子的上方通常會有一塊延伸出來的布順著杆子擋在人的頭上,這便是移動版的小型遮陽棚。
因古人出行並不像現代這麼方便,所以才會在其他地方能夠精簡便精簡幾分。
現代的錢包已被手機取代,想要喝水路邊隨時就能購買,鑰匙也變得小巧便於攜帶,可在古代,出門從錢幣到鑰匙到水囊,就是出門是必不可少的物件。
因此手上一般會拎著很多物品,再加上街上其實並無太多商鋪,一般出門都是有是事要辦或者去購買商品,所以自然不能讓遮陽傘來佔住雙手。
而遮陽傘一般會出現在車架上或者是庭院中,又或者是皇帝的華蓋——也就是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
這也足以見得,在為生活奔波的時候,人們是無法顧及到防曬這項工作的,甚至電視劇中古代街道上下雨天每人一把油紙傘的情景也是不多見的。
其一是因為油紙傘的價格相較於蓑衣要更稍貴,並且更易損壞一些,其二便還是因為蓑衣可以解放人們的雙手。
直到宋朝,在經濟富裕的江浙一帶,油紙傘才變得普遍。
因在宋朝時期,文人的地位空前的高,文人也相較於之前幾代更自持身份,所以裝飾性更強的油紙傘便經常出現在雅士的出行或日常生活中,也正因油紙傘的裝飾性以及被文人所持有,所以油紙傘更多的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杜甫見路上許多行人都手持著遮陽傘,忍不住問道:“已經沒有人穿蓑衣了嗎?”
因為如果是人人都有一把傘的話,那就算下雨也應該是打傘而不是穿蓑衣吧。
徐雪筠還在腦子裡反應了一會:“蓑衣,哦哦,你說雨衣是吧?”
她一邊想著是哪裡還在管雨衣叫蓑衣,一邊也感到驚訝了起來:“是誒,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一到下雨路上都是各種顏色的雨衣,怎麼長大之後大家都打傘了?”
朱元璋覺得穿蓑衣多方便啊,他哪怕當了皇帝,有的要下雨出門的時候也是穿蓑衣——往身上一披一套再帶個帽子,什麼風雨都淋不著吹不著的。
油紙傘,風稍微大點,那雨都不是從一個方向吹過來的,都是從四面八方吹過來的,身上全都被吹溼了。
他們的衣服還都長,都到腳踝,哪裡能像後世一樣穿個短褲,那雨吹到腿上刮兩下就幹了。
朱元璋呼啦了兩下腿。
他回來的時候妹子竟然還說他腿毛太長了,和其他人比起來不好看——那回來都回來了,誰能看到他腿毛啊?
再說了,誰身上沒毛,男人有點毛怎麼了,這叫男子氣概。
徐雪筠對自己小時候的雨衣印象十分深刻,因為是學校統一購買的,找不到牌子,但是聞起來是一股巧克力的香甜氣味,淋了許多次雨,放了許多年後還依舊存在。
徐雪筠一直沒捨得換,哪怕小學畢業之後也一直用著,直到實在是長得太高,雨衣套不進去了才作罷。
不過她想一下也就明白了:“因為雨傘攜帶比較方便吧,雨衣穿脫,都很麻煩,小的時候在教室脫下來都不知道放哪裡。”
上面全部都是水放哪裡都滴滴答答的,很大一坨,不像雨傘可以直接往門外一摞。
而且雨衣位置放不好,別人雨衣上的水就都滴到你的雨衣裡面去了,這樣晚上放學的時候再穿自己的雨衣裡面就溼溼潮潮的。
不過:“騎車的時候還是雨衣方便。”
拿著傘沒有辦法握車把手。
>br />
而且:“下雨天出門可以坐地鐵或者開車打車啊,實際上要防雨的就只有下車到目的地的那一小段路,穿雨衣就太麻煩了,還不如撐個傘就過去了。”
不過徐雪筠覺得學校發雨衣的真實目的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