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梁這種人物的栽培,方艙不可謂付出的不少,從出生就開始傾注資源,直至他一路成長至今。
這中間,馮梁所享有的資源都是優質的,在如此大量資源的傾注之下,馮梁依舊選擇站在了方艙的對立面,他們想直到根本原因。
“問題還用我細說嗎?你們不可能不知道吧。”
對於這種問題,馮梁都不想去回答。
“所以你寧可相信那些罪民所說的那些,也不願意相信真相是嗎?”
巴頓沒有因為馮梁冒犯的回答而生氣,反而繼續問道。
“罪民?”
馮梁一臉的不解,他不知道罪民一詞從何而來,不過能猜道,巴頓口中的罪民,指的應該就是潛藏在萬物森林中的人。
不過他們為什麼是罪民?馮梁不得而知,方艙史上對此也沒有任何的記載。
“任何一個群體在形成的途中都會產生各種分歧,不討論對錯與否,在許多觀念上都會有衝突。”
“然而最終孰對孰錯,時間都會給出答案,對的人便成為主導統治者。“
說白了,就是成王敗寇的另一種說法罷了。
巴頓自言自語的講述起了為馮梁所不知的方艙秘辛。
那時候人們剛進入方艙不就,一切都還在開拓建設之中,為了方便統治管理,選舉成立了決策院。
也就是最初期的決策院,在決策院幾大研究院共同的管理之下,方艙飛速發展,社會很快就穩定了下來。
但任何事物的變化,都不是想象中的那麼一帆風順的。
正在所有人都認為方艙會是人類最幸福的生存艙的時候,決策院內部產生了分歧。
光元367年,決策院內部出現了重返地表的說法,當時支援的人不在少數。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的正確性,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決策院先後派遣了數百名探索地表的研究員去驗證。
結果傳回來的資料都否定了地表宜居的存在,他們在地面完全沒有發現任何生物活動的跡象。
本來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但總有那些異教徒認為都是有人故意操縱著這一切。
所以決策院產生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暴動。
由最初的觀念衝突直接演變成為了武裝衝突,戰爭一觸即發。
那時候方艙無比的脆弱,根本經不起戰爭。
為了避免戰爭的爆發,同時為了平息動亂,決策長讓返地一黨前去地表探索。
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他們似乎並不服氣,從那以後,便不斷地發動暴動,好幾次都險些讓方艙系統直接陷入崩虧狀態。
直到那時候,決策長以及大多數人才反應過來,他們想要的並不是重返地表,而是想爭奪權力罷了。
而後便直接採取了鎮壓,但由於那時候決策長心慈手軟,加上方艙的制度不完善,所以只能將他們流放到萬物森林。
這就是罪民的由來。
馮梁不明白巴頓告訴他這些有什麼目的。
“所以,你看見的那些所謂的事實,你認為真的就是事實嗎?”
巴頓問道,對此馮梁不可置否。
與聽人口述相比起來,馮梁當然更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
“很多事,並不是你看見的那樣,更不是你所想的那般不堪。”
巴頓給馮梁解釋著,儘管馮梁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表示,但巴頓依舊自顧自的說著。
諾大的方艙城,五大區加起來足足上億人口,要知道最初進入方艙的不過百萬有餘,這才多少年,人口翻了百倍。
人類的繁衍速度,不能說不強大,而且與其他生物相比起來,人在自然界站在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