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眾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不敢置信,他們已經很習慣在一個冬天之後接到親友的訃告了,但今年……來往的驛站也好,販夫也罷,誰都沒有帶來那用著素色絹布包裹的不詳之書。
「這,這定是仰賴聖上恩德!」一些淳樸的百姓思及此已是淚盈於頰,紛紛就地磕頭,面朝應天府的方向叩拜。
雖然在上頭的貴人們看來,他們這些沒讀過書的老百姓多半是愚鈍的化名詞,但是這些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人最能感覺到社會的變化。
而在這個冬天,他們貓了一個扎紮實實,又溫暖又舒適的冬天。
有衣服穿、能吃飽肚子、有取暖的燃料,只要沒有遇到被雪壓塌房子這樣的倒黴事,用老一輩的話來說,那真是睜開眼睛開始就沒過過那麼太平的一個冬天。
社會中下層的民眾是這個社會中最脆弱的存在,好的政策不一定能庇佑到他們,但糟糕的政策一定是他們第一個遭殃,換句話來說,要能讓老百姓感覺自己的生活是真正變好了,那也意味著這些政策的完善度已經達到了八成以上。
要達到這點並不容易,這一個安穩的冬天,是用大明朝從一品大員到無品小吏幾乎是全部的心力換來的。
這一點,就連朝中的臣子們都有些微詞,他們認為太子殿下在這方面未免放了太多的心神,坦白說如今的冬天比之以往已經不知道好過多少了。
在各處堤壩先後使用了那種叫做「瀝青」的材料進行加固後,今歲夏日,大明雖仍有小災小難,但完全沒發生往年大決堤情況。
對於民眾而言,沒有發生這種大天災就是萬幸,大明如今的糧稅並不高,沒意外的話大部分人都能過個富足年,於朝廷而言,他們已經仁至義盡了。
與其將眼睛放在這方面,不如看一看最近看著藩王們陸續出航邊塞少人鎮守而蠢蠢欲動的殘元?討論下是不是限制藩王出海次數,或者是出海人次,再研究一下長此以往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和潛在威脅?
如果太子殿下不愛聽這個,那大家商討一下該給那些隨著船隻摸到大明來的海外番邦什麼待遇也是可以的,總之,沒必要在大家已經「盡人事」的事件上多費功夫。
在大明的第二個中樞心臟,也就是東宮所在的春和宮文華殿內,前來匯報的臣子們用比較含蓄的話語表達瞭如上這番勸諫。
當時木白就笑了,五官已經長開的青年面容俊秀,遺傳自父親溫柔清朗的眼眸和來自母親利落乾脆的上挑眉在他面上完美得融為了一體,顯得少年一笑起來,就格外明朗。
在大部分朝臣眼中,他們的太子殿下無疑是十分合格的儲君。
雖然年少時的舉動在人們眼中留下了幾分他不靠譜的印象,但考慮到當年還是太孫的這位殿下是在還是可以被原諒年輕氣盛的年歲做出這些事,自然不算扣分專案。
而且不管怎麼說,這位殿下是跑出去參加科舉,又不是出去玩耍,對於讀書人來說,這位憑著自己的能力考入了學子們最神聖的殿堂的太子殿下也是一種皇室對於科舉重要性的表態。
科舉不重要的話,太孫殿下也完全沒必要特地去參加是不是,無論在哪裡,實力都是重要的敲門磚,加上這幾年朱標給兒子請了不少儒師,每逢皇子講學的時候,太子殿下的表現也都是眾生無法挑剔的優秀,小小年紀接觸朝政之時更是謙虛謹慎,雖然有一些偏於工計的小愛好,但也算瑕不掩瑜。
除了有部分臣子認為他不夠強勢,辜負了身上來自外祖的血統外,臣子們對於大明的第三代還是十分看好的。
而就在這一刻,當這個青年緩緩放下撐住下顎的手,當他上挑了眉峰,當他收斂了唇角的笑意,冰冷得看著他們時,這些來到春和宮勸諫的臣子們猛然間發現,這位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