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自然不必說,古代的地脈術士對此有一套自己的檢測方法,就如同現在社會進行地質勘探一樣,利用專用工具對山川地脈走向進行校準。
甚至不辭辛苦的去現場實地勘察,以防止有不良居心的人搞破壞。
在古代一些想要謀權篡位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一破壞這個朝代的龍脈,以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
雖然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當時卻是帝王大忌。
至於另一種就容易解釋的多了,無非是年代久遠,或者是發生什麼自然的地質變化,從而導致山川改道,地脈出現變化。
而地脈術士這個時候的任務就是透過人為干預,使山川地脈維持原狀。
雖然這種做法在當時來講絕對是堪比修長城的巨大工程,但對於穩住一個朝代的統治地位而言,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重新修正地脈走向。
據傳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後就曾命令太子朱標在安徽鳳陽,也就是鳳陽陵大興土木,經過28年,消耗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墳墓全部建築成功。此地改稱明祖陵,就是明朝的龍脈所在。
不過龍脈一直延續到崇禎年間,當時國家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加上苛捐雜稅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造反。
再加上清軍入侵山海關,導致當時的朝廷即缺錢又缺人,以至於修繕帝陵龍脈的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廢。
國內起兵造反而李自成在佔領鳳陽,掘挖了明皇室的祖墳,焚燬朱元璋從前落髮的“皇覺寺”,大舉毀壞了明朝的龍脈,令明朝雪上加霜,最終走向滅亡。
而崇禎時就有高人提出保護龍脈的說法,但並沒有引起崇禎的重視,最終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而那個提出保護龍脈的高人據傳就是班門傳人,雖說不在班門的內門之列,但從此處來看,此人還是有一定見地的。
在崇禎的哥哥天啟皇帝的時候,此人就是他的貼身侍衛,而天啟不理朝政,一直沉迷於木匠與建造工藝,與此人有很大關係。
這名侍衛名叫陸向東,對於改造風水地脈,修建房屋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身為班門弟子,後來的人雖然沒有達到他的成就,但對於這方面的傳承可是一點也沒有丟失,比如此時的泰清雲。
而泰清雲這時候所見的地脈龍口吐珠之象,也正是遇到了之前所說的第二種情況。
由於時間的推移,這裡的山川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非常細微,但對於地脈之氣來說卻是危害極大。
也就是這裡的龍口吐珠之象此時已經變成了龍珠脫口,也就是龍珠馬上就要被龍吐出來了。
有人可能會問,即便是龍珠吐出來了,這裡不還是有龍脈嘛,對這裡的風水格局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
但事實卻與此有很大的差距,一個風水格局只能是一個局,也就是它出現的時候是什麼局,以後就是什麼局。
想要保住這裡的風水格局,就只能想方設法維持原樣,而不是強行改造。
要不然古代的帝王就不會費那麼大力氣去維持原有龍脈了。
而就在龍口村的龍口吐珠局勢將要發生變化,成為過氣頹廢格局的時候,東門離的父親東門圖正巧到此。
為了保住此地的龍口吐珠之象,東門圖首先在龍口村的村前設定這一大片反圍龍陣的迷林,擋住即將脫口而出的龍珠,也就相當於把龍口封住。
其次是在此地的龍珠位建了一座讓人供奉的山神廟,用來定住龍珠。
這麼一來龍口村的龍口吐珠之象就牢牢的維持原狀了,起碼幾百年不會變。
但這樣做也是存在風險的,此地的地脈之氣穩定還好說,萬一地脈之氣不穩,建造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