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rdo;
&ldo;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rdo;
&ldo;……&rdo;
&ldo;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rdo;
&ldo;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rdo;
&ldo;……&rdo;
姚黃後悔了,這種教學方法,搖頭晃腦得她頭都暈了,能學得進東西才怪。算了,反正這些東西她早就學過了,這次院的目的也是為了看戲,不是真的想學習,也就不要要求那麼多了!姚黃用書遮著臉,乾脆養起神。
&ldo;王藍田!&rdo;耳邊一聲大喝。
姚黃睜開眼睛,就看見夫子惲怒地瞪著她:&ldo;上課睡覺,你昨晚去做賊了嗎?還是不把我這個夫子放在眼裡。&rdo;
&ldo;父子,息怒!學生不是在睡覺,學生是在思考問題。&rdo; 姚黃不慌不忙地道,她早就編好謊話了,才不會像梁山伯被祝英臺那麼笨,一個老實認錯、一個頂撞夫子,結果被重罰。
&ldo;哦?你在思考什麼問題?&rdo;夫子問。
耳尖地聽到馬文才的輕嗤聲,姚黃咧了咧嘴角,不跟小孩子計較。
&ldo;學生讀到論語一句,不知該如何斷句。&rdo; 姚黃道。
&ldo;哪一句?&rdo;夫子腆著肚子,一副&ldo;夫子我學問高深,一定幫你解惑&rdo;的樣子。(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七章 梁祝(六)
&ldo;這一句。&rdo;姚黃指著書上的其中一句,&ldo;學生不知道這句該如何讀,是&l;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呢?還是&l;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亦或者&l;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再或者是&l;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更或者是&l;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學生實在不知該如何斷句?還請夫子指教!&rdo;
夫子傻眼了!他讀了這麼多年的,從來沒有想過姚黃說的後四種讀法。這斷句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像第一句&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解釋起來是&ldo;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rdo;;第二句&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意思可以理解為&ldo;百姓能做的事,由他們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讓他們知道不能做的原因&rdo;;第五句&ldo;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do;,意思變成了&ldo;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嗎?不。還是要進行教育&rdo;。其他兩種不同斷句,意思也各不相同。夫子被問蒙了。
學子們也傻眼了,這幾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正確啊?於是,全都眼巴巴地望著夫子,等著夫子解惑。
夫子老臉一紅,嚷道:&ldo;哪有那麼多古怪的想法。聖人流傳下來的意思只有第一種,你們只要照第一種斷句就可以了。&rdo;
&ldo;聖人真的是第一種意思?&rdo; 姚黃歪著腦袋問,&ldo;萬一大家理解錯了呢?&rdo;
&ldo;胡說八道,這麼多人怎麼可能理解錯!&rdo;夫子道,&ldo;看在你好學喜歡動腦子的份上,就不罰你課堂上走神的事情了。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