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名宮人推脫不得,只得請教了從前的師傅,每日照料也精心,因知這荔枝珍貴,唯恐出了意外。誰知道養到前些日子,這荔枝還是全都沒活成,掛的果還沒熟便也都落了。這二人又聽說,從前武帝時候令扶荔宮的宮人養荔枝,因荔枝沒能養成,便將侍弄荔枝的宮人都殺了。他二人聽了這樣的舊事,豈不心驚?況且荔枝貴重,又是陽安大長公主交待下來的事情,只道不死也要折進去半條命。恰逢這兩個月,曹將軍領兵在外,宮中細務許多移交給了馮大人處理。這二人許是聽說馮大人善性,又是陛下信重之人,興許能在陽安大長公主跟前兒有幾分薄面,這便掏空積蓄,找人託關係,求到了馮大人面前。」
劉協本以為是宮中出了人命官司,沒想到竟是為了幾株荔枝鬧出來的事兒。
「陽安大長公主因何要養荔枝?」劉協早已下令,朝廷自上而下,都要儉省,不能奢華用度,不重遠方之物。彼時陽安大長公主也是欣然奉行的,自己府中也減損膳饈、帷帳、珍玩等耗物費工之物,又與萬年長公主一同下令,要宮中府內,都不許再造錦繡、綺羅、珠寶、玳瑁等玩弄之物。
以劉協對陽安大長公主的瞭解,她絕非為了口腹之慾而行此事之人。
果然汪雨又道:「陽安大長公主欲在長安培植荔枝之事,也查明白了。因去歲旱災兼蝗災,今歲又有大疫,陽安大長公主心中不安,恐怕是祭祀不周的緣故。這荔枝從前原是歲貢,據說高祖時,極愛南越進貢的荔枝。於是自惠帝而後,歷代君王都以荔枝祭拜高祖。陽安大長公主曾對左右說,從前和帝時,因停了對高祖劉邦的供奉,漢室便衰微了,其下便是隻活了八個月,在位百日的殤帝……」
「陽安大長公主要種荔枝,是為了祭祀高祖,以求國泰民安?」劉協聽明白了。
汪雨垂首道:「奴只查到這些,不敢妄斷。」
劉協見他始終恭敬謙卑,絲毫沒有居功之色,又想到他方才講述祭祀高祖等事情,口齒伶俐,對漢室歷代君王如數家珍,倒有幾分可惜。這汪雨是個人才,可惜是半個閹人,當日恰巧撞上宮變,只閹了一半。劉協對於閹人沒有不喜,只覺他們雖是畸形制度下的可憐產物,一個個卻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當今風氣,自桓帝、靈帝以來,朝中多次經歷宦官與朝臣之間的爭鋒,還有外戚加入。最終雖然是外戚沒了,宦官也沒了,但當年黨錮之禍留下的陰影,卻還深深刻在此時朝中重臣心頭。這種時候,皇帝若提拔一個閹人再任要職,可就太敏|感了。
劉協收回投在汪雨身上的目光,平靜道:「既然如此,等馮玉上報之後,朕便去看看這幾株荔枝。」
汪雨略有幾分詫異。
劉協笑道:「若事實果如你所言,馮玉為何要瞞朕?」況且事涉陽安大長公主,馮玉是極有分寸的。
話音未落,便見殿外侍奉的宮人小心翼翼走進來,奏報說是馮玉求見。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有加更,稍等哈
第125章
馮玉入殿, 果然如劉協所料,將事涉陽安大長公主的這一樁荔枝公案,簡略報上來, 不同於汪雨只是查明情況,他還給出了解決方案, 「臣以為,陽安大長公主此舉是為了祭祀高祖,以求國泰民安,不宜另生事端。不如從南邊再調荔枝來, 只充作是在長安養出來的,供其所用。真等到國泰民安那一日, 陛下擇一良機,再同陽安大長公主說破,當下此事就算暫且揭過。」
劉協笑道:「玉奴想得倒是周全。」馮玉幼時在家被喚作稚寶,他不喜這稱呼, 後來滿十四之後便求皇帝另行取字。劉協以為「玉」字形容他最為恰當,於是字為「子玉」,自此便喚他玉奴。
馮玉笑道:「實是那兩名宮人求到臣面前, 瞧著可憐。」又道,「況且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