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城牆,製作弓箭,治療傷員,統計損失……這些事不比打仗輕鬆。
夜色漸深之後,李儀和幾個校尉在一起商討了半天,有人問還能守多久,李儀心說要是物資足夠,他守十年都沒問題。
但物資官給了他一個令人失望的物資儲存量。
主要是九原這個地方不在什麼高山險峻的位置,四處都是平原,一望無際,易攻難守,敵軍人數一多,圍起來之後連封信都送不出去。
當時匈奴其實已經突破了九原郡,但沒留兵看守,李儀帶兵又佔回來了。
那幾個人離開之後,李海還沒走,說:「將軍,陛下那邊應該會派兵支援的,到時候咱們裡應外合……」
李儀嘆氣:「陛下手上最多隻剩一萬騎兵,面對十萬匈奴騎兵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而且他想了想,就算是陛下派兵來了,誰能率領這一萬騎兵呢。
唯一的希望,還是掌握著三萬騎兵,去了河套地區的霍屹。
「不知道霍將軍現在情況如何了。」李海也想到了這一茬。
李儀說:「他的作戰目標是河套地區,河套地區離這裡有上千裡遠,就算他拿下來了再回來支援,兩個月時間也是不夠的。」
這次作戰分成了兩條線路,一條需要霍屹快速轉戰奪取河套地區,另一條就需要李儀頂住匈奴的主力攻擊。
皇帝這個安排非常合理,李儀本來就擅長守城戰,霍屹擅長快攻,手下還有秋鴻光這樣的猛將——當然,霍屹也十分擅長守城,不僅如此,正面列陣對敵和邊緣輔助都是一把好手,當初霍豐年帶領軍隊作戰的時候,霍屹擔任過各種職位。
但李儀這邊的壓力就很大了,城內的百姓也是人心浮動,打了這麼久,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城,每天頭頂上都是飛來飛去的箭矢和石頭,糧食也越來越少。
李海比李儀想的要更積極一些,他分析說:「右日逐王這幾日行為異常,比之前進攻得更加頻繁,是不是單於那邊出了什麼意外?」
「軍臣單於那邊?」
李海緩緩道:「匈奴有十萬大軍,這又不是像往常一樣在草原上邊跑邊打,以戰養戰,他們也需要物資支援。十萬軍隊每天的消耗,應該比我們要大得多。」
「你是說單於養不起了?」李儀興致勃勃地問。
李海點了點頭。
單於想退兵,右日逐王想繼續打下去,這就有意思了。
不過這些都是李海的猜測而已,今天問過瞭望塔的偵察兵後,他發現右日逐王沒有收到慣例的物資。除了單於那邊斷了支援,那就只能是有人切斷了匈奴的支援路線。李海覺得還是第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攻城戰不論是對守城方還是攻城方都是一種煎熬,攻城手段就那麼多,核心思想就是用人命去填,甚至可以把屍體壘起來,填出一條通往城牆的路。守城方則是徹底失去了主動權,因為攻城方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展開進攻。而守城方必須保持絕對的警醒,將所有地方都守的嚴嚴實實,一旦開啟缺口,就是致命的,這也十分消耗兵力。大越多年來都是守的一方,整個邊境線延綿不絕,匈奴可以從任意方向入侵。大越只能均勻地投入兵力,而西南方還有不斷作亂的悍匪,南海方有海賊,戰火一起,那就是四面開花。
守城方唯一能打贏的方式就是出城作戰,趁包圍圈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出城作戰可以得到後方的支援,至少能延遲包圍圈的形成。而另一個在攻城戰中獲勝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地出城作戰。
當匈奴進攻意圖攻城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的兵力都圍在城牆上,如果能夠在側翼或者後方佈置一支騎兵突襲,將會對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