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夏東籬不得不捂著腦門捏著鼻子來為他寵物的寵物收拾殘局,等把房間整理乾淨後又伺候著溜達回來的狗子吃完早飯,夏東籬揉了揉自己的老腰,粗粗吃了頓泡麵就拎了把鋤頭走出家門。
積雪褪去後的整個小山坡都濕漉漉的,封凍了一個冬天的土地開始轉軟,再過幾天就能開犁。
不過夏東籬這塊土地地勢不平並不適合大規模機械作業,而且他的地也不多,所以夏東籬打算自己這幾天零零碎碎自己把地整一下就行。
並不是他對自己的動手能力過於高看,而是他要種植的植物確實不需要過於精細的耕地作業。
在小李助理的牽線下,夏東籬和當地農科院連上了線,在對比雙方條件後,他被推薦了一種名叫「東方山羊豆」的牧草品種。
這是一款從歐洲引入培育的牧草品種,優勢在於優秀的抗旱抗寒能力。
對比喜水的紫花苜蓿,山羊豆這種植物的需水量要小上許多,尤其是在萌發階段。
這意味著在乾旱的春季,山羊豆大部分地區都不需要人工灌溉,在這一點上就比苜蓿草有更優秀的表現。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山羊豆的催奶能力極為優秀,蛋白質含量亦是不亞於牧草之皇紫花苜蓿,而且它的消化率非常高,動物不容易患消化道疾病。
但比起名揚天下的競爭對手,這一古老品種之所以在草界寂寂無名自然有其制約性——首先,它的硬種率非常高,近乎一半。這也就意味著它的自播能力非常不理想。
而就算是能夠成功破芽的種子也很難撐過第一年的緩慢生長期,。
作為一種高產期達到20年的高產牧草,它在出生第一年的生長速度卻遠低於大部分雜草,所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不斷得進行除草,否則營養很容易被雜草搶走,這提高了管理成本。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的生長高峰期是在第二年之後。
多一年的生長週期對於農戶來說便是多了一份成本和風險,因此哪怕農科院一直在試圖推廣這一品種,進展也不太理想。
不過就在去年,農科院培育出了一種山羊豆改良品,雖然其生長速度沒有太高的增長,但是硬種率卻控制在了30,豆莢的破裂時間大大延長,抗倒伏能力也有提升。
這意味著種植難度進一步降低,而且據說新品種對第一年的生存環境也能減少不少,不需要過於精細的照顧。
這無疑滿足了夏東籬這個農業新手的需求,農科院那邊一聽夏東籬是個小白又是在林地種植,也很想收集這份資料,雙方一碰即和,夏東籬當下就付錢買了種子和根瘤菌,農科院這邊則是派出一個研究員加了他的微信準備隨時提供種植指導。
對了,山羊豆和苜蓿草一樣也是帶有根瘤的豆科牧草,固氮養土的能力同樣優秀,不過它在吸引根瘤菌來共生的能力上要劣於苜蓿草,需要在種植的時候撒入菌種,這也增加了種植成本。
不過夏東籬和尋常農戶不太一樣,他正處於看什麼都新鮮的階段,當然也不在意這份投資。
青年人揮舞鋤頭的動作非常得標準,他在下地之前有上網搜尋過相關資料,偉大的網際網路教授了他傳說中最省力也最有效的耕地姿勢,但即便是這樣,不過二十來分鐘後他就不得不拄著鋤頭捂著腰站在原地了。
……腰好酸!
夏東籬揉了揉腰,他看了看自己的勞動成果以及更多的平地抽了下嘴角:「這也太慢了……」
靠著網上看來的姿勢進展緩慢,於是夏東籬決定放下教科書自由發揮。他雙腿岔開,看了眼土地算了下尺寸後,用扔鉛球的姿勢高高掄起了鋤頭。
而比鋤頭敲擊地面更先到來的是腰部的一陣尖銳疼痛,這痛來的猝不及防,他差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