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萬紀算不得上是一個很好的人。
但也不是很差的人。
他當李恪長史的時候,吏部和禮部給其的評價是:性強正,好直言,有正直節。
這是一個很中肯的評價,可以寫到墓誌上的評價。
顏白這些年一直想看吏部和禮部的給自己的評價。
奈何所有人都不給看。
李崇義甚至都說,只有等顏白自己死後才能看到,搞得神神秘秘,惹得人心癢癢。
聖人都說人無完人,權萬紀也有缺點,但總體來說是瑕不掩瑜。
雖然他是公認的小心眼,但君子論跡不論心。
他的這個小心眼只是在對待齊王的教育上。
有點軸,不知道變通。
在生活上他這個人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這是李恪的原話。
別看權萬紀每次打齊王的小報告,李二都會賞賜一些布匹錦帛玉器。
但這些賞賜,除了金銀和禮器不能賣,剩下的,權萬紀把能賣的都賣了。
賣的錢只給家人留下了很少一部分,足夠家裡僕役的開支。
剩下的大部分權萬紀都補貼給了齊王府,這些都有記載的。
若真的都拿著自己用了,權氏為什麼還要自己去種菜賣菜,為什麼家住的宅子還那麼的破舊不堪。
他權萬紀和很多讀書人一樣,他們的追求就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要實現自己的抱負。
本質就不在錢財上。
這樣的人很多很多,比如戴胄。
在世時是大唐尚書左丞,又當過刑部侍郎,他要搞錢,是非常容易的。
可去世的時候,小小的家簡陋而狹小,客人去了竟然連祭奠的地方也沒有,唯有幾本書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權萬紀輔導吳王李恪讓李二很滿意。
雖然並不是他的功勞,一年也就只見了李恪三次。
但李二願意給諸王樹立一個榜樣。
權萬紀因此得封冀氏縣男。
只不過這不是實封,是屬於虛封,多一份俸祿而已,並無封地食邑。
但也足見權萬紀其為人是禁得起禮部的考核的。
如果,他真的如傳聞的那樣是個不容人的小心眼。
君子六德中的“信”之一德行,肯定會有問題。
等到了他輔佐齊王李佑。
李佑可沒有李恪那麼好管。
而且李佑花錢大手大腳,一度連王府內屬官員的俸祿都不能按時發放。
權萬紀就把每次“打小報告”得來的賞賜全部當作俸祿,替李佑去發放俸祿。
想透過這種法子讓李佑看到了自己的苦心。
可人心一旦對某個人有了偏見,那就很難再改變。
升斗恩米鬥仇,李佑當成了理所當然。
他認為這天下姓李,這天下官員百姓有義務為李家服務。
該當如此。
權萬紀的苦心完全白費,且沒落得一丁丁點好。
權萬紀如同萬千的父母一樣,用的是苦情似教育,希望李佑在愧疚中突然醒悟。
重新做人。
(ps:這個法子查了,根源很廣,這裡說不清,根源是對聖人話語的誤解,聖人的意思是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我自曝,我家人就是這樣的。)
但這育人的法子,對某些人是不適合的。
他不但沒有教好李佑。
反而殺死了李佑心裡那僅剩的一點感恩之心。
李承乾一開始就是被幾個先生這麼教導的。
好在李承乾遇到了顏白,學會了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你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