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李二當帝王以來的標準。
人才問題並沒有到顏白所說的那種地步,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每年安排千餘人“就業”根本就不是多大的問題。
問題的根源是想不想做,不是難做。
樓觀學現在也在慢慢的改變。
建立之初,那些不及第者選擇在樓觀學繼續讀書,繼續考試,這樣復讀的學子佔了大半,他們是樓觀學的生源來源。
樓觀學從默默無聞到被世人皆知靠的就是這批人。
因為那時候樓觀學學生少,對比之下就佔大半,現在樓觀學學生多,這群學子佔比就很小,每年也就百十人而已。
如果沒有樓觀學,這才是大唐該有的模樣。
但也不是每個學子都會選擇繼續考,有些考不上的就會回到他們自己出生的地方,做學問,當鄉老,然後找幾個弟子繼續教。
也不是科舉不及第了?
不去做官了?
他們這群讀書人就會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他們可是讀書人,在大唐自讀書識字起就高人一等,他們回到地方自然是人上人,過的日子堪比官員。
這還是一般的讀書人。
像樓觀學這樣的,平日學的是君子六藝,占卜、醫藥、打鐵、種植都會一點點,會的雖然不多,算不上精通。
但他們腦子有想法,知道這些事情的流程,到了地方就有人,經過他們的指導之後就會從無到有。
而不是兩眼一黑。
沒有天生就會做官的人,也沒有天生就會一切的讀書人,位置決定立場,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是無比正確的。
只有你到了那個位置,你才會去思考你的職責。
只不過,你學問的高低決定了你位置的高低。
皇帝要在樓觀學議事,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次,三省六部的官員在樓觀學議事也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樓觀學的階梯大教室在獨孤漸明的安排下用清水細細地擦拭了五遍。
獨孤漸明應該有強迫症,非要擦拭到抹布入盆水不黑的地步,他的這個安排把狄仁傑折騰的要死。
狄仁傑已經在找人了,準備到時候跟獨孤漸明幹一場。
不過希望看著很渺茫。
如果醫署的康石不出手,狄仁傑他們是沒有跟獨孤漸明一戰之力的。
上過戰場,親手砍殺過敵人的人,氣質都很不一樣。
階梯教室沒有桌椅,臺階就是座位,這樣容納的人會更多,擠一擠就是一個座位,而且具有聲音回隴的效果。
書院上大課的時候。
也就是像孔穎達、令狐德棻、于志寧,還有許敬宗這樣的大儒、才子來書院講課的時候才叫大課。
高年級的學子們會帶著蒲團來這裡聽課。
低年級和中年級的學子聽不了,只有像狄仁傑這樣的官宦子弟,從小就開始接觸學問的學子才能進來聽。
因為大課的話題過於高階,“之乎者也哉”只是最尋常的知識而已,中低年級的學子聽了容易知障。
說白了就是聽不懂。
三省六部的官員來了墊子肯定不夠,趁著天色還沒黑,獨孤漸明帶著一群人,騎著馬就朝仙遊寺衝去。
仙遊寺的鋪墊很多,還帶著寧神的檀香,拿來用最好。
學子的蒲團其實可以用的,只不過有些不美觀。
因為這是私人物品,好多學子的墊子上都寫著罵人的話,什麼不為人子只是最基本的,難聽的更多。
之所以寫在鋪墊上,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超過你,把你坐在屁股底下,算是一種激勵自己的方式。
獨孤某望著獨孤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