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時不同,此時的江東士族儘管已經認清形勢,多少存了些降漢之心,但畢竟還沒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在孫權長達幾十年的積威下,建業城面對著王濬的大軍仍在苦苦支撐。
漢吳戰場一時陷入僵局,誰也吃不下誰,王濬啃不下建業城,但皖縣吳軍也突破不了王濬的水面封鎖,陸遜突破不了鄧艾在鄱陽的防線,但柳隱也打不下防禦堅固的江陵城。
魏舒當機立斷建議趙驥:“大將軍,看來當初的判斷錯了,江東氣數未盡,還是撤軍以待來時吧”。
魏舒的意見不能說是錯,但他的眼界畢竟擺脫不了時代的侷限,而趙驥則熟知後世圍繞南京城展開的各種戰役打法。
“讓廣陵孟琰部浮海南下,從秣陵(大致是現在的鎮江)登陸,從後方直接攻擊吳郡腹心”,姜維他們就是從廣陵乘海船被送往夷州的,那裡有現成的水師可用。
滿清入關佔據大半個中國後,困守廈門一隅之地的鄭成功曾出動十萬大軍發起過可能是中國戰史上的首次兩棲登陸戰。
在那一戰中,鄭成功就是從鎮江登陸,擊敗南京駐防八旗後包圍了南京城,可惜後來中了對方的緩兵之計,最終功敗垂成。
這一戰給滿清的震撼很大,甚至後來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還借天地會之口描述過此戰的盛況,趙驥也是從這本武俠小說中第一次得知歷史上發生過如此經典的一場戰役。
在目前漢吳雙方招數盡出的情況下,趙驥打算給孫權的肩膀上壓上最後一根稻草。
鎮東將軍孟琰很快就率部揚帆出海,輕輕鬆鬆地殺入了毫無防備的吳郡腹地。
吳郡是江東世家的大本營,除了瓶瓶罐罐的全部家底,還有家眷老小也都在那裡,本以為是安全的大後方,誰料漢軍竟然一刀子捅進了這處最柔軟的腹部。
江東世家其實是打心底裡瞧不上孫家的,之所以後來願意服從,無非是脖子沒有別人的刀口硬——孫策當年可是在江東殺得人頭滾滾。
要想別人服從你,原因無非有二,要麼你能給別人以利益,要麼別人會畏懼你能給予的傷害。
困守建業的孫權已經失去了傷害江東世家的能力,而趙驥現在可以。
對江東的世家大族們來說,這道選擇題不難。
一天夜裡,前將軍唐諮開啟了自己負責守備的建業城西門,漢軍主力一湧入城。
得知城破的孫權選擇了自殺以免受辱,可他下不了手自我了斷,最後不得不借了近侍谷利的手才嚥了最後一口氣。
在建業城破後,太子孫登奉表請降,失去了抵抗意義的各地吳軍也按照孫登的命令紛紛向當面漢軍投降。
自黃巾起已經燃了數十年的烽火狼煙終於熄滅了。
……
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獻媚邀寵的人。
滅吳的訊息傳回長安後,尚書郎賈充上表朝廷請求天子冊封大將軍趙驥為王,授九賜,除了關興、趙統、糜照等元從舊臣以外,張表、楊戲、楊囂等益、雍二州最先歸附趙驥計程車族大臣們也集體跟進附議。
其餘各地計程車族們自然也不甘於人後,這次與費禕那次不同,這些世家大臣們都是真心實意的,當初曹丕代漢時就是如此,有誰不想透過改朝換代來獲取更大的利益呢。
只要趙驥點點頭,甚至只需要不經意間透露出些許暗示,自然就會有人幫著他體體面面、名正言順地坐上皇帝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