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德國外交部透過新聞釋出會的向法蘭西公社傳達了己方的意見,同意與公社政府在一箇中立國家內進行洽談磋商。
富爾與貝當在見到德國的態度後深感失望,相互對立的兩人在這件事上都希望德國可以直接拒絕公社希望洽談的意願,德國拒絕後富爾可以平息國內的情緒並把民眾的憤怒轉移到德國身上,而貝當就是單純的不希望看到公社與德國關係緩和。
然而可惜的是,德國同意進行洽談磋商。
富爾與貝當便再次想到了同樣的地方——希望德國會提出公社無法接受的要求或是在磋商中激怒公社的代表。
這樣一來公社的代表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德國的條件,事情談不成,富爾依舊可以轉移民眾的憤怒,貝當也不用擔心德國會放棄阿爾及爾。
在公社內部,勞工總議會關於在何處磋商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以富爾為首的多數人同意德國的想法,希望在一箇中立國家內舉行洽談會議,而剩下的少部分人認為應該要求德國同意在公社內部城市舉行磋商會議以保證公社人員的安全,如果德國不同意就停止這次外交活動。
當然,沒人傻到建議在德國的土地上舉行磋商會議。
本身富爾是想去少數派那邊的,讓德國拒絕與他們洽談,但為了不讓索雷爾派再放光芒,他選擇站多數派,最終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勞工總議會決定尋找一箇中立國家,說服這個中立國家同意提供場地讓德法兩國開會。
在選擇哪個中立國家上,勞工總議會內部也對此討論紛繁,有人建議選擇中立國荷蘭,理由是荷蘭政局穩定,與公社關係一般,兩國之間有著一定的貿易往來。
不過反對者基於對德國的不信任表示荷蘭離德國太近,離公社太遠,儘管從德國新政府上臺以來沒有進行任何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行徑,但荷蘭終歸是個小國,誰也無法保證德國會不會採取什麼小動作。
荷蘭PASS。
剔除掉荷蘭後,有人建議選擇瑞士,理由很簡單,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且同時與德法接壤。
在這樣的觀點出現後,反對的聲音隨之出現,反對者認為所謂的“中立國”只是嘴上說說,且瑞士與公社有一定的矛盾(上薩瓦地區),在有與公社有矛盾的前提下,德國若是向瑞士施壓那瑞士說不定會選擇站在德國那一方。
反對的理由也有道理,瑞士就這樣暫時被PASS。
在連續剔除兩個歐陸上的中立國家後,富爾蚌埠住了,荷蘭不行,瑞士也不行,他知道這反對者要求必須在法國的土地上舉行磋商會議,而這反對派便是索雷爾派所在的激進聯盟。
他對此很無奈,想激怒德國讓德國拒絕,又不想讓索雷爾派的名聲再漲一節。
這時候看不慣索雷爾派的讓·齊羅姆斯基站了出來與他們對峙。
齊羅姆斯基指著瓦盧瓦的鼻子罵他們這是純粹的無理取鬧,以他們的標準來看整個歐陸除了第三國際國家外就沒有合他們心意的中立國家,任何中立國家都有可能傾向於德國。
在雙方快要對著問候家人的時候,富爾站出來表示在荷蘭與瑞士之間進行投票,以投票結果確定選擇哪一個中立國家。
最終的投票結果是瑞士勝出。
結果確定,激進聯盟也不再有意見,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派遣外交官與洽談中的各種事情,比方說不能同意什麼要求,在德國提出什麼樣的要求時直接拒絕並離場,在德國提出什麼樣的要求時停止磋商,直接回國。
一天後,因為兩國沒有互派大使,沒有任何外交關係,決定好在哪裡磋商的公社政府透過中立的荷蘭政府向德國政府表示:“希望在瑞士進行磋商。”
德國外交部收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