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元年(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駕崩,享年六十三歲!
年已四十五歲的太子李誦繼位,成為大唐第十一任帝王,是為唐順宗!
順宗在大唐歷史上是個絕無僅有的存在,他於繼位四個月前不幸罹患風疾,導致語言功能喪失。在當時那種醫療條件下,無異於宣告了死刑,讓已過花甲之年的德宗在哀痛中撒手人寰。
國不可一日無君,順宗只好拖著病體勉強登基,苦苦強撐了八個月。他在位時間雖然不長,卻依靠著“二王、八司馬”,發動了一次旨在肅清朝政的變革,史稱“永貞革新”。
所謂二王、八司馬,是服務於順宗的一個“十人小團隊”——王叔文、王伾,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
這次革新曆時一百四十六天,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只留下幾頁薄紙,卻因柳宗元、劉禹錫兩大文豪的參與倍受矚目!
提起此事,還得從這支“十人團隊”的老闆——順宗李誦談起!
李誦是大唐歷史上當儲君時間最長的帝王,他十九歲就做了太子,直至四十五歲才登基,整整等了二十六年!
歷史上比他做太子時間還長的,僅有康熙之子胤礽與漢武帝之子劉據,但這兩人最終都沒修成正果。
在此期間,作為一個身處權力核心的旁觀者,他與父親一同經歷過涇原兵變的戰火離亂,親眼見證過民生艱難,對父親執政期間的利弊得失看得非常通透。史書稱他成熟、慈悲、有韜略,這一品行的形成,恐怕既有德宗的加意培養,也與他二十多年的隱忍歷練密不可分。
可以想見,像他這樣具有豐富政治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儲君,一旦接手國政必將很快勝任,並在短時期內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施政成果。
只可惜,上天不遂人願!多年的媳婦還沒等熬成婆,就已被生活壓彎了腰,他的中風使所有希望都化成了泡影!
一切都來得如此猝不及防,行動不便的李誦為了大唐天下的穩定,只得勉為其難的在翰林學士鄭絪、衛次公擁護下登基,更改年號為“永貞”。
可是一個說不出話來的人還如何頒詔施令?此時,王伾、王叔文——“二王”——憑空出世!
這兩人都是李誦做太子時的幕僚,都生於江浙一帶。王伾善書法,王叔文精棋道,各以所長陪太子解悶。
王伾人長的很醜,說的一嘴吳語,在李誦眼裡就是一個供他開玩笑、逗悶子弄臣。
王叔文五十多歲,讀過很多書,為人嚴肅有城府,經常與李誦在弈棋時聊些民間疾苦,李誦對他比較尊重。
有一天,李誦看書看累了,和身邊幕僚閒議朝政。也不知是誰開的頭,說起宮市之弊。
李誦早對此不滿,一聽有人提起,便慷慨激昂的說:“這件事情做得非常不好,我對此早有看法!”言畢,眾人紛紛附和,有誇他英明的,有捧他明見的,不一而足。只有王叔文若有所思、不發一言。
等到眾人告退,李誦將王叔文留下,誠懇詢問他不發表意見的原因。
王叔文道:“身為太子主要是探問聖上吃得怎樣、是否安康,不宜過問敏感事務。陛下在位已久,如果因此懷疑太子邀買人心,請問您當如何自處。”
李誦猛然一驚,嚇出一身冷汗!從此,對王叔文留下深刻印象,認為他穩重老練、可託重用。
王叔文在獲得李誦信任後,與王伾一起,開始秘密結交朝中有名望、想幹事的年輕一代中層官員。與韋執誼、陸淳、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枊宗元、劉禹錫八人號稱死黨。後來,凌準、程異經人介紹,也加入了這個小團體。
他們有三個共同點:
首先,多為言官出身。除了程異做過縣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