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看著天空中此刻的畫面與文字,眾朝帝王默然。
大秦。
趙高上前一步,緩緩道:“陛下,臣,沒說錯吧?”
“有成帝王之資的,只有孫、袁兩人,別人,一律為將才。”
頓了頓,趙高繼續道:“且,這兩人,臣更看好這袁項城。”
“哦?為何?”
嬴政眉毛一挑,饒有興致的問道。
看到這裡,他終於看明白了,大清之朝之氣數終將走向盡頭。
而覆滅大清之人,也越發明顯,就在孫、袁二人中。
“時代大世中的明君與梟雄,陛下以為,最終誰會笑到最後?”
趙高,此時露出了笑容。
只是那種笑容,很陰森。
戰國末期。
韓非子看到了,一個朝代即將走向陌路的黃昏,新國即將建立的新生。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他亦看到了兩個將大事作易、作細的人,如兩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眼中的光,越來越熾盛。
明朝。
朱元璋從皇位上站了起來。
他心中有種預感,一個大世將來臨!
雖然,自八國聯盟之後,這個感覺就一直存在。
但之後呈現在他眼前的畫面與程序,就像一股巨大的浪潮,一直推著這一朝之終焉的高潮,不斷推著。
現在,終於要推到了最高點,心中有一腔熱血,該爆發了。
“外有列強,內有清廷,該國,真的太難了!”
“所幸,他們挺過來了,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是要開國了嗎?”
這位大明王朝的君主,滿懷期待。
就在各朝帝王都覺得該國要開國之際,天空中,盤點繼續。
【1905年,對東瀛來說,這一年的櫻花比往年盛開得燦爛一些。然,清廷發現東瀛已成為中華革命軍與愛國反清留學生的革命根據地,做著最後的反撲。】
【年末,清廷勾結東瀛政府打壓日益高漲的革命浪潮。十一月二日,東瀛出臺嚴格管束中國留學生的規則:《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內容規定清國留學生舉行活動須前往使者館與東瀛學堂登記;通訊寫信也要登記;並強留留學生在學校住宿,拒絕在外留宿。】
【這一政策,大大限制留東留學生的革命行動。彼時,同盟會總理孫先生前往東南亞募款,黃興前往香江策劃起義,群龍無首。】
畫面很快展開。
一位位留東留學生義憤填膺,面色扭曲,秋瑾、宋教仁等人氣得渾身發抖。
留學生取締政策被他們揉成紙團碎屑,丟入垃圾桶。
教室不再如往日那本,革命之聲高漲,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憤怒。
暴裂無聲。
當然,也有一些人反應並不似他們這般激烈,胡漢民、汪精衛等人顯得很平靜、冷靜。
“革命之路艱難險阻,應當忍辱負重!”
【於是,分裂就這樣產生。】
畫面一變,是秋瑾,她與數百留學生一起,登船回國。
秋瑾是個烈女子,在東瀛,不堪受辱,寧可回國,也不願向東瀛政府低頭!
一時間,同盟會與留學生分崩離析。
學堂內,還有幾名東瀛學生嘲笑著:“烏合之眾!”
“中華五大國!放縱卑劣!”
這幾個血淋淋的大字,被刊登到了東瀛日報上,每一個字,都如尖刀一般,刺入熱衷於革命的留學生們心中。
“不應如此!”
畫面一轉,一位長髮青年看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