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貴人那腹中胎兒最終還是未能留住。
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芳貴人實在難以接受,她像前世一般固執己見,堅信定有人要加害自己。
緣何曹貴人能保其胎兒平安無事呢?而自己卻遭遇如此不幸!
然而苦無確鑿證據,芳貴人所有推斷都不過是空穴來風、無憑無據罷了。
芳貴人眼見得曹貴人在貴妃庇佑之下毫髮無損,芳貴人不禁暗自思索。
莫非是因自己未曾取悅於貴妃娘娘,以致招來這般飛來橫禍?
思及此處,她心中愈發憤恨難平,竟將這罪責牽連至貴妃身上去了。
別說年世蘭受不了這個氣,玄凌也容不下對貴妃滿口怨懟的芳貴人。他如今剛剛登基,還需要年羹堯的助力,若是讓其知道了自己做貴妃的妹妹在宮裡受了委屈可怎麼是好。
於是皇帝聽聞芳貴人對貴妃出言不遜,當即便龍顏大怒,但到底顧忌芳貴人剛剛小產,並未重罰,只是將芳貴人禁足於碎玉軒內,令其閉門思過,順帶把身子養好。
當得知了這是皇上的旨意,無異於一道晴天霹靂般劈落在芳貴人頭上。
自己剛剛小產皇上就要自己禁足,芳貴人心裡憤恨極了!
自此芳貴人愈發堅信皇帝之所以如此行事,無非就是想要幫著貴妃堵住自己的嘴巴。
即便芳貴人尚在禁足,可脾氣卻是越來越差,經常發脾氣打碎宮裡的瓷碗、瓷瓶。
更是高聲對貴妃惡語相向,來送膳食的太監、宮女隔著老遠都能聽見,於是也不敢多待,辦完自己的差事匆匆就走了,不敢與芳貴人沾染上半點關係。
宜修接到太后傳召後,便急忙趕往壽康宮。
外面雖是大好的陽光,暖洋洋的,可壽康宮裡確是一片寂靜,讓人一下就清醒起來。
剛踏進宮殿大門,宜修就感受到了一股沉重的氛圍。
太后雖是隨意地坐在榻上,卻依舊給人一種壓迫感,任誰站在太后面前,都不敢輕易地抬起頭來。
宜修在太后一旁坐下後,太后面色嚴肅地看著宜修。
“皇后啊,近日來芳貴人滑胎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哀家也有所耳聞。如今,她既已被禁足,但聽說芳貴人仍是心中不平,脾氣也愈發不好起來,甚至屢屢出言犯上。皇后身為六宮之主,應當肩負起責任,好生處理此事才是,總不好讓芳貴人如此行事。畢竟她如此失態,不僅有損自身顏面,更會讓皇帝蒙羞啊。”
太后語氣平淡,口中責備著芳貴人的無禮行為,但心中卻暗自懷疑這件事是否與宜修有關聯。
宜修自然明白太后話中的深意,緩緩開口解釋,身子卻依舊坐在太后身邊,沒有動搖半分。
“皇額娘明鑑,兒臣對芳貴人滑胎一事並不知情。且芳貴人現居於自個兒宮中,並非兒臣不願關照此事,即便我讓芳貴人放寬心,她又豈會乖乖聽我的話。況且兒臣實在擔心,貿然前去探望反而勾起她對夭折孩兒的回憶,屆時恐怕弄巧成拙啊。”
宜修深知自己在後宮的地位舉足輕重,更何況她已有弘暉為伴,根本無需去謀害後宮妃嬪之子。於是她堅定地向太后表明立場,表示此事絕非自己所為。
更何況就算芳貴人幸運地生下皇子,但等到真正需要爭奪皇位之時,那個孩子也只不過才十多歲,是個少年罷了,又怎麼可能和已經成年且的弘暉相抗衡呢?
所以說,對於宜修而言,根本沒必要去關注後宮妃嬪究竟是生下了皇子還是公主。
最重要的是讓太后相信宜修與此事無關。
後宮不比王府,本就事忙,若是宜修天天被太后叫過來訓話,恐怕也沒時間看書了。
芳貴人此事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事情牽涉龍嗣,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