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聊天記錄就大同小異了,無外乎吐槽,以及“敢不敢”接龍。
中間一直有人在加入“學生的任務只有學習”群,退出的卻不多,而且好幾個退出後,馬上又重新加入了。
任務物件因為也加入了這個群,就需要進行“敢不敢”。可想而知,她自然是不敢。看完這些發在群裡的圖片,她只覺得瑟瑟發抖,哪裡能對自己下得去手。
同桌看出了任務物件的緊張與害怕,便提出,自己幫任務物件完成第一次“敢不敢”,給任務物件一個緩衝的時間。畢竟,最開始,她也是這麼過來的。
任務物件親眼看著同桌,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用紙巾包裹的刀片,毫不猶豫地衝小臂一劃,白皙的肌膚上,立馬滲出了嫣紅的血珠。任務物件慌忙給同桌的傷口進行止血消毒,內心對同桌充滿了愧疚。同桌卻像個沒事兒人似的,輕鬆自在。還告訴任務物件,這次傷口不深,馬上就會好的。
這件事對任務物件的衝擊很大,回去後,她一直在想,要不要退出這個群,畢竟她最開始進群,純粹是因為好奇。但想到同桌為了她,傷害了自己,就覺得馬上退出,對不起同桌。
十一假期,就這樣在忐忑中度過。任務物件也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敢不敢”。
假期結束的第一天,任務物件被群主點名了,要麼參加,要麼退群。她糾結來糾結去,最後選擇了退群。
任務物件本以為只是簡單的退群,只要她遵守“敢不敢”規則(1),不把這件事告訴別人,完全不會有任何變化。
第二天,任務物件到了學校,才知道一切沒那麼簡單。
首先,同桌彷彿將她當成了一個隱形人,完全不搭理她。包括吃飯,上廁所,出去上課等等,同桌都不帶她了。
其次,同桌下課和其他群成員玩,那些人的眼神總是時不時地瞟向她,帶著鄙夷與不屑,讓她很難受。
任務物件知道,自己這是被孤立了。她自從上了中學後,一直和同桌在一起,其他關係好一點的朋友,也都是同桌介紹的。如今,她被同桌無視,其他人自然一起孤立她。雖然沒有人打她,辱罵她,但冷暴力讓她更難受,心理防線還是崩塌了。
這樣過了四天,任務物件實在受不了了,她決定重新加入“學生的任務只有學習”群。
於是,任務物件在回家路上買了刀片,割了兩條口子,發給群主後,很快她就被重新拉入了群,並受到了全體群成員的歡迎。
大家都說她勇敢,厲害,以後是真正的家人了。同桌也私信她,為前幾天對她的冷淡道歉,並表示,以後倆人就是親姐妹了。
任務物件第一次體會到,被這麼多人吹捧的感覺,心裡飄飄然。她終於相信,“敢不敢”真的可以解壓。
此時,任務物件還不知道,有更大的驚喜,在前面等著她。
第二天,任務物件一到教室,同桌就已經在等她了,還給她帶了早餐。拉著她的手,和她講前幾天發生的事。
下課後,更是好多其他班的群成員來找她,看她的傷口,誇她勇敢,誇她厲害。有幾個不敢下手的,還希望她能分享一下經驗。
任務物件一連幾天,都像飄在雲端一般,整個人都充滿了不真實感。原來,被追捧的感覺這麼棒,她徹底沉醉其中。
慢慢地,任務物件變了,她自信開朗,圍在她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多。
然而,這樣的代價,是手上,腿上不斷增加的傷口。舊的,新的,有時候,甚至連續好幾天,她都會參加“敢不敢”。
她對這種感覺,上了癮。
短短兩個月,任務物件就成為群裡傷痕最多的人。所有群成員都希望能見她一面,為此,群主決定舉辦一個見面會。趁機認識一下彼此,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