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報奇的兒子,叫做福滿,也就是愛新覺羅·福滿,是努爾哈赤的曾祖父。】
【福滿有六個兒子: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包朗阿、寶實,通稱努爾哈赤六祖。】
【其中,第四子覺昌安,正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其人素來多才智,經常處理部落事務。嘉靖年間,他經營了撫順馬市,萬曆初年,官至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但是,覺昌安並非建州女真最有權力的領導者——或者說,原本他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卻被打斷了。】
【打斷他的人,叫做王杲,是建州右衛的首領。】
【作為建州右衛的首領,王杲興造船隻,訓練兵丁,控制了通向遼東的水路;進而,他聯絡建州女真各部,將建州女真在大體上統合了起來,成為了建州女真此時的主要首領。】
【但王杲與明朝的關係並不好,完全處於敵對狀態,從十一任皇帝明世宗嘉靖年間後期開始,他就不斷帶兵進攻明朝,先後進攻和誘殺了數十名明朝將領和士卒。】
【最終,萬曆三年,王杲被捕獲斬殺。】
【但是,王杲雖死,他卻還有一個兒子,叫做阿臺。阿臺始終心心念念著要報父仇,同樣與明朝為敵。】
【這本來沒什麼問題,畢竟這是阿臺的選擇。】
【但是,阿臺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也就是長子禮敦的女兒。這樣一來,覺昌安也自然牽扯到了其中——況且,對於阿臺和明朝的矛盾,覺昌安還頂著明朝的官職,自然也得選擇一邊。】
【同時,明朝方面不打算繼續容忍阿臺,遼東總兵李成梁決定要斬草除根,徹底消除這個麻煩。】
【因此,覺昌安決定去勸說阿臺,不行的話也能撈出孫女、同時在明朝那邊表一表態。】
【於是,萬曆十一年,覺昌安前去了阿臺的根據地古勒城,去勸說阿臺。與他同往的,還有他的四兒子塔克世,而塔克世,就是努爾哈赤的父親。】
後金,天命年間。
看到此,努爾哈赤就頓時明白過來,接下來的事情會是什麼了——他的父祖之死!
此時,努爾哈赤已經發布了討明檄文,以“七大恨”為核心根由,而七大恨中的第一恨,就是他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之死。
當初,他的祖父和父親前往古勒城之時,努爾哈赤已經分家出去,並不在父祖的身邊,而覺昌安和塔克世的死,他也不是最早知曉的人。而在他知曉後,卻也沒能從明軍那裡討回自己想要的公道……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可以算作是他最初起兵統一建州女真的一個重要引子。
此時,他回想起來這件事情,以及當時受到的對待,還是無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和恨意:“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將我二祖無罪加誅,何其恨也!”
與他一同的貝勒們、重臣們,也紛紛在其後發言,表示了同樣的憤怒和仇恨。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對這樣的發展確實沒有料到,但是現在仔細一想,倒也不算意外:“若是當真有父祖葬身之仇,轉而與大明為敵,倒也說得過去。”
不管這個努爾哈赤本身究竟有沒有什麼野心,有多少野心,以及原本對待大明的態度如何,是否願意效忠……總之,若是覺昌安和塔克世死在了這一戰之中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完全說得出去、拿得出手的與大明為敵的緣由。
還有什麼,比一個當兒子、孫子的,要為自己的父親、祖父復仇更加理直氣壯、正義凜然的與大明敵對的理由嗎?
沒有什麼比這樣一個從孝道出發,為父報仇的原因更加正當,更加師出有名的了。
當然,不是沒有其他的理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