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會同年間。
看了這一串太上天平國向北進軍的過程之後,耶律德光只能感嘆:“央洲頹勢已顯啊!”
雖然現在還只是“頹勢”,不至於走到已經要滅亡的山窮水盡的末路之中,但是這種頹勢也不是什麼好兆頭——最起碼,看起來這樣的頹勢不是一個能夠重新恢復過來的樣子。
一個王朝發展到一定時期,會不會出現問題,會不會在一些細節或者事件中顯露出頹勢來?當然會!但是,頹勢和頹勢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如果是處在一個整體環境尚且良好的時候,或者說朝廷的整體聲勢還是尚可的情況下,那麼如果換上來一個有為君王,或者說有那麼幾個不世良相、改革大才,那麼這種頹勢還有挽回或者緩解的機會。
可是央洲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符合這種有挽救頹勢、緩解頹勢的境況了——前有和鶯鶯國等一眾國家簽訂了一堆實際上造成了大量損失的條約,還不自知,還對鶯鶯國等國家不怎麼重視;現在,又有各地烽火頻頻,冒出來了這麼一個太上天平國……
雖然在作戰過程中,虹仁秀等人也不是沒有損失,他們失去了非常重要的幾個元老,比如封乙光,但是和他們的損失相比,現在央洲朝廷自己暴露出來的無能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理論上講,這種“起義”並不是每一個都能獲得成功,事實上,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功的,才是極少數;可是,有時候,這些沒有成功的例子確實是起到了一點點積累、不斷鋪墊的作用。而央洲朝廷現在,連把這群人困在一個地方、或者說把他們的活動範圍有所限制都做不到,這樣的能力都沒有,還怎麼能指望朝廷能夠壓制住各個地方的人心浮動?
即使虹仁秀等人最終失敗了,沒有獲得成功,但是在他們不斷轉戰四方的過程之中,央洲朝廷的威信和威懾力已經被打磨掉了大半——
而壓制力和控制力減輕後,出問題的可不只是民間的各種小心思,更有朝廷之中那些官員們,特別是鎮守一方、自己手中還握有兵權的官員。
怎麼說,朝廷在這樣的打擊後,還能從容有效地號令各方嗎?
那些藉由鎮壓虹仁秀等人的戰爭而起勢的將領官員——如果太上天平國最終被鎮壓下去的話——他們會老老實實聽從朝廷、聽從皇帝的命令嗎?
而一旦這個口子被開啟,再加上一直想要攪風攪雨、從混亂中獲利的鶯鶯國等國家……
【在攻下金京之後,虹仁秀繼續派人向周邊進攻,成功奪取了京方和江揚兩地,這兩地與金京互為犄角,形成了一定的防守形態。】
【此時,鶯鶯國等國家對於太上天平國的態度是:甲.保持中立,並嘗試探查相關情報 乙.站在央洲朝廷一邊,同意央洲的要求,派人協助朝廷圍剿太上天平國 丙.站在太上天平國一邊,與央洲朝廷交戰 丁.認為與自己無關,冷眼旁觀】
清朝,崇德年間。
皇太極嘆了口氣,這個問題和選項,起碼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央洲朝廷有派人與鶯鶯國等國家接觸,並請求他們出兵幫助朝廷。
這彷彿是有些可笑啊……早在簽訂條約之前,央洲還一心將鶯鶯國這些國家視作是不遵王化的夷人,還信誓旦旦要與對方劃開界限,即使簽訂了條約,也不願意與這些國家的人多打交道。
但是現在,現在央洲自己卻壓根不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掉自己國土內發生的事情,還需要反過來向這些國家求助……然後呢,這些國家又憑什麼要幫助朝廷?
顯而易見,鶯鶯國這些國家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就決定站在朝廷這一邊,與太上天平國開戰的——不能說日後他們的立場會不會出現變化,但這個時候顯然不可能。
當然,這時候就直接站隊太上天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