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在一群人的偷偷打量下,緩緩撥出一口氣。但他的神情依舊非常冷靜,精神上看起來也非常穩定,這讓一旁的朱標等人大大鬆了一口氣。
——大淩河城陷落入敵手,明思宗也沒能穩定住內部,這確實都是在推動大明不斷地走向深淵。但那畢竟是數百年後的事情了,怎麼也不能事情還沒發生,就先把朱元璋給氣出病來,那才是大大的不妙。
再者,如今他們已經知道了關於日後的種種情報,有了這些,大明在未來也未必就會變成這樣。
朱標,朱棣、朱棡等皇子,以及眾位大臣們雖然沒有明說,但每個人都彷彿在用他們的神情表示著這一想法。
朱元璋當然知道他們所想,他自己也清楚這件事情。但是他現如今心情沉痛的原因,也並不完全是因為神蹟中的大明在走向末路、那個關外的後金在不斷壯大。
除了這一因素外,讓他現在心情始終不能緩和的更多原因在於,大明內部的烽煙四起。
彼時的大明,外部存在著蒙古諸部和後金的威脅——這些威脅,在現如今等他騰出手來就可以處理一番,並且對邊防制度加以革新就可以更好地控制這些地帶;而內部,大明也是盜賊群起,流寇蔓延,這些問題則不是現如今能夠加以提前處理的。
大明現如今,整體可還是好好地,如何能夠去提前處理這些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盜賊流寇呢?
但是,朱元璋又非常清楚地明白,若是有朝一日大明的整體情況再度變得衰敗,讓某一地區在嚴重的天災發生後又無力安撫或者鎮壓,那麼就一定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旦這樣的作亂如野火一般燎原四起,那即使他再為了後人提前清理乾淨大明的周邊力量,大明也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
——至於說什麼“王朝總有滅亡的那一天”,他當然知道!
但是吧,知道歸知道,心懷僥倖、或者說某種脫離現實的希望,更是真的。畢竟,誰在一手建立基業的時候,會願意想著遲早有一天要完蛋呢?
也因此,神蹟此時講到的大明情況,直接將朱元璋以往並不怎麼願意面對的問題徹底展露了出來——且,大明京師還不是被北面的異族攻破的。
這件事情放在之前,確實讓朱元璋感到些許安慰;但是等到現在,他又不那麼覺得安慰了。如果是異族攻破,那麼還能算是大明對外不力,可大明確實是被內部捅上了這一刀……不管後金在其中起了多少推動作用,直接做到這件事情的到底不是他們。
他不由再度想起了之前講朱棣時提到的關於大明的“祖宗之法”的問題:我對大明的百姓們還不夠好嗎?我設立的監察制度還不夠完善嗎?……
【在這一次戰後,皇太極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蒙古諸部,以及後金內部的發展和治理上。等到他再度發起對明朝的大規模作戰,也是第二次迂迴入關的作戰,就到了天聰八年,即崇禎七年。】
【不過,在這一戰發生之前,後金的力量又因為一次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是種種因素作用下的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事情,得到了一次增長。】
【這件事情,就是明朝內部發生的一次兵變。】
漢朝,元狩年間。
兵變!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能夠讓後金增長實力的兵變,也應當不只是有士卒投靠後金,多半還帶上了明朝軍中擁有的火器等物。
劉徹不禁搖頭,這樣一來,對明朝的打擊同樣不小,而對後金的幫助更是不小——能夠因兵變而增長後金力量的明軍,多半也是在遼東附近,不然,若是在明朝的腹地發生兵變,也難以越過重重阻礙投靠後金。這種情況的兵變多半是加入了“義軍”。
本來遼東就已經可以算是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