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徹底擊潰明軍援軍,並且俘獲了大量明軍將領,對於皇太極的計劃也是最有力的推動。】
【十月初七,皇太極再次向祖大壽傳遞招降之意,他寫了三封信,分別送給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三人。
同時,為了加強說服成功的機率,以及昭示一下後金的強大和他本人的容人之量,他還讓二十三名投降的明朝官員各以己意寫下招降書,然後和自己的信一同由降將薑桂親自到大淩河城送達。】
【祖大壽並沒有允許薑桂進入大淩河城,於是薑桂便跪在城外,講述了明軍援軍被殲滅的事情,以及自己送招降書的目的。】
【祖大壽聽罷,依舊沒有打算投降,賜給了他飯食,並讓他返回後金營中,讓他以後不要再來了,自己絕對不會投降,即使是餓死在大淩河城中。】
【皇太極重新思考過後,認為祖大壽在這樣極端不利——已經沒有援軍、城內無糧又兵力虛弱的情況下,還是不願意投降,多半有一個重要原因:後金過往殺降屠城的例子。】
【於是,十月初九,他再次致信於祖大壽等人:“我用兵向來講究一點,那就是需要殺掉的人殺掉,可以招納的人一律招納……至於說遼東先前殺掉漢人,這確實發生過,我不否認,但是我們所有人都非常後悔這一舉措……而現如今,我對漢人一律加以恩養,你難道沒有聽聞嗎?更不用說那些投降的漢官了,他們一個個都受到了任用……不說別的,就是我這一次使用的火器和那些士卒,就是漢官們努力出來的成果……因此,我的信譽你們是可以相信的,我絕不會殺掉大淩河城的歸降之人。”】
【同時,他又解釋了一番此前永平城的事情:“永平城的事情是個意外,我也沒有想要殺掉當地的官民。這全都是因為當時處理此事的二貝勒阿敏,他一向不願意聽從我的指令,始終想著自立為王,更不願意遵守軍紀。況且,他的罪行豈止是殺人,他還導致了我攻下的幾座城池又被明朝奪走……因此,我出發了阿敏,想來你們也有所耳聞……】
【“今大淩河孤城被困,我非不能攻取,不能久駐。”而我之所以一直在寫信勸說你們,完全是因為我愛惜像你們這樣的人才,大淩河城中有多少人才啊!若是能夠得到你們的效力,我的大業如何不能更進一步?再者,若是殺了你們,於我又有多少好處?反正,大淩河城已經是孤城一座了,不若歸降於我,大家一起共建大業。】
【最終,他又以“共建大業”來勸說祖大壽等人。】
【而除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皇太極還從行動上力圖推動大淩河城的歸降——他在十月初九當天,就派出軍隊,帶著火炮前去進攻此時大淩河城周圍存在的最大的臺堡,子章臺,由守將王景鎮守。】
【十月初十,大淩河城中有一名叫做王世龍的人出城投奔後金,他還帶來了大淩河城內的最新情況:糧食已經消耗殆盡了,那些平民百姓也大多都已經餓死了。剩餘的這些人,也都不怎麼吃馬肉了,因為大家都已經開始吃人了。非要說的話,還剩下三十匹馬能夠騎行。】
【而到了十月十二日,被後金軍隊進攻的子章臺的守將王景也選擇了投降。】
清朝,崇德年間。
皇太極點點頭,就是從這一次與大淩河城相關的幾場戰役中,他、以及其他貝勒們將領們充分認識到了火炮的重要性,看到了這些火炮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
大淩河城的包圍不算,但是擊潰殲滅第四次來援的明軍,紅衣大炮以及其他火炮就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而子章臺,能夠在當初十月初九進攻、十二日就歸降,也離不開火炮的作用。
子章臺到底是大淩河城附近最為堅固和龐大的臺堡,修築的頗為堅實,如果當時沒有讓前去進攻計程車卒帶上足夠數量的火炮,那麼恐怕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