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看著這幾個選項,他的推斷中,可能性最低的就是乙,這個等待別人表態、自己再跟隨的選擇。
從這幾段曹操的簡單經歷和行為中,能夠看出來的一點就是,曹操一定是要依照自己的心意來行動的,他不是一個被動等待他人決定、表態的人。
他只會自己來根據時局、認知、目標等來做決定,因此,不是甲,先行暫避,就是丙,主動起兵,敢為天下先。
而若說劉恆自己對曹操的期待……
丙。
【曹操沒有選擇被動等待,也沒有隱姓埋名暫避風頭。】
【他來到了兗州陳留郡(河南開封陳留鎮),聯絡了時任陳留太守的舊友張邈,“散家財,合義兵”,於十二月起兵於隸屬陳留郡的己吾,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傑討伐董卓。】
【隨後,關東各州郡都起兵伐董,以逃到冀州的袁紹為盟主,帶著河內太守王匡屯兵河內(治所河南焦作),曹操則任代理奮武將軍;
與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治所揚州)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治所山東鉅野縣)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一同屯兵酸棗(河南新鄉延津縣),再加上荊州的魯陽聯軍,共同對抗董卓。】
【面對如燎原野火的討伐聲浪,見勢不妙的董卓決定先遷都。】
【他將都城從雒陽(洛陽)遷到了長安,劉協和朝廷整體先到了長安未央宮,而董卓暫且留在雒陽帶兵抵擋關東聯軍,但最後不敵,退走長安。】
【但雖然董卓退走了,可他在走之前的那段時間,“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寶”。】
【這樣的惡行可謂是天下震動,曹操認為應該趁此時機與董卓決戰,於是:甲.關東聯軍採納了他的建議,以精兵討伐董卓,大敗之
乙.聯軍各有心思,雖發兵決戰,但都有保留
丙.只有曹操自行嘗試,聯軍各懷鬼胎,摩擦不斷,最終分崩離析】
漢朝。
這一段內容出來後,漢朝的天子們最關心的都不是關東聯軍、也不是討伐董卓、同樣並非曹操這個彩蛋主角,而是——“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
漢朝初年。
劉邦沉默了。雖然他一貫很是豁達,包括對於生死之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心大到看著大漢天子的陵墓有被挖的可能而毫不在意啊!
那可都是他老劉家天子的陵寢!
秦漢時期,一貫講究喪葬的重要性,講究事死如事生,劉邦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可避免地同樣帶了幾分想法。
他開始罵罵咧咧,保持了自己一貫的流氓色彩:“這豎子!長得像個醜八怪也就罷了,心裡面那是連醜八怪都不如!你想要奪取乃公的漢家天下,乃公也都忍了,不學禮義的東西,有誰會這樣對待天子陵寢?不修德行,要是讓乃公碰到他,定要給他個雞犬不留!……”
沒有人對皇帝的話提出異議,畢竟董卓盜挖的,可不只是天子陵寢,還有公卿。
劉邦咬牙切齒,還有那宮廟官府,居然全燒了,全燒了!這和項羽那畜生有什麼區別?大漢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城池宮殿,就這麼付之一炬……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震驚了,他從未想到過還有這般操作——搶糧食兵器就算了,開挖天子公卿的陵墓……這麼不要臉、這麼不講究?
他老劉家已經算是不要臉慣了,也沒想著挖人家皇帝和公卿的陵墓啊!始皇陵還派人駐守防衛呢。
而當年,高皇帝定下這一政策,除了安撫百姓、收攏民心外,也是想著給後世定下約定;結果呢?結果他大漢的陵寢就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