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年。
劉邦覺得,曹操如今已經走到了最後幾步,臣子的權力和待遇,他已經摸到了最頂點——蕭何作為功勞第一,他為了這份功勞和共同起事的感情,特許蕭何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而此時享有同樣權力的曹操,明顯不是走蕭何這樣的路子,他走的只能是權臣稱帝的途徑。
況且,《求賢令》這種東西……
只不過,以曹操現在的情況,稱帝的時機還是要多加考慮才好。或者說,稱帝的利弊還應當再三權衡。
【建安十八年,將東漢十四州恢復為《尚書·禹貢》中的九州。
曹操被冊封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體制地位如同漢初各異姓諸侯王。】
【十九年,又詔令魏公曹操位在諸侯王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二十一年,曹操進爵為魏王,魏公國升格為魏王國。
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
【二十二年,劉協又讓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又賜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王太子。】
【期間,曹操還進行了祭祀、春耕等活動。】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對大漢權威的消解並非一日之功啊。”劉啟感嘆,或許是這個東漢末年距離如今的大漢太過遙遠、其中都還隔了一次再立,劉啟對於東漢末年的這些事情憤怒感並不強烈。
況且,此時掌控漢帝的曹操做得又還算比較體面。
而劉啟口中的消解大漢權威,並不只是曹操受封威望、一切權力等同漢初異姓諸侯王、行天子儀仗等,還在於曹操恢復禹貢九州。
首先就是幷州和幽州都併入了冀州;隨後就是把洛陽舊都併入豫州,再恢復雍州,把長安三輔地區作為治所存在;原本的司隸區司州取消;交州分成東西兩份,分別併入荊州和益州……
而劃分州郡區屬本就是天子的權力,曹操這樣的行為,進一步消解漢室僅存的威望,並給自己增加籌碼。同時,冀州廣大,曹操的根基力量再次擴大;東部的青州、徐州和西部的雍州,也方便了曹操勢力的治理和發展;而洛陽歸到了豫州……
劉恆按照這樣推了推,道:“朕現在懷疑,曹操是否會正式登基稱帝。”
劉啟有些許訝然,若是這樣說的話,那曹操是打算將這件事留給曹丕——魏王太子嗎?不然,以曹操如今的情形,已經不是他個人意願想不想稱帝就能敲定了。
東漢,建武十七年。
劉秀只當是看一場人才發家史了,和自己的大漢沒有關係。
畢竟,以神蹟中那個大漢風雨飄搖、不,都不是風雨飄搖,而是一片廢墟的情況,他就是想罵曹操一句亂臣賊子,都覺得不算很恰當了——雖然,曹操確實是和漢臣有關。
“這已經和稱帝沒有什麼區別了,雖無帝王之名,卻有帝王之實。”要不要那個名頭,也不過是看看外界的情況罷了,並不影響曹操日常的頒佈和落實政令。
雖然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但他的權力可是要比大漢後期的幾個劉氏天子大得多……這有點扎心了。
劉秀有點好奇,曹魏是被司馬家坑了,劉備那邊應該是共有兩代君主,那孫權呢?
【順便補充一下,在這幾年,曹操還是沒有停止和孫權的鬥爭,除去他本人帶兵親征外,在建安二十年的時候,還發生了著名的八百破十萬的故事,也讓民間多了一個夜能止啼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