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薄昭之死(1 / 4)

秦漢年間,雖然算學也並非顯學,諸子百家中的幾大學派也並非將算學當做各自的核心要點,但到底還處於一個整體上思想活躍、各有千秋的環境下,算學也還是一門堂堂正道。

不像後世王朝,特別是科舉制徹底穩固後的王朝,士人們往往只追求各類經史子集,一門心思“鑽研”儒家大道,算學也變成了小道,不過有所瞭解就夠了——甚至部分官員都無法自行處理和算學有關的政務,而是專門培養了下屬代替自己。

但,從神蹟特意列舉了張蒼和《九章算術》,嬴政、劉邦等人還是意識到了與他們的認知有些不同的方面:神蹟,彷彿對算學非常重視;而看起來,算學在不知多久之後的未來,似乎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這一發現讓這些人都陷入了思考。

算學,有那麼重要嗎?

若當真非常重要,那他們是否應該趁勢將算學的重要性提上一提?

左右,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個人威望和權力,想要提一提算學,並非難事。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倒是對算學並不陌生,畢竟出身布衣,他還是很清楚算學在基層的作用的。

若是百姓懂得算學,那些衙役官員們也就不能在土地分配、賦稅徵收上欺瞞百姓;官員則更是要懂得算學,不然,不論是州縣面對地方上的積年老吏,還是中央面對各地的油滑官員,都得被他們瞞天過海,生生地丟掉他老朱的錢財。

但是更多的算學內容或者地位,他也並不在意。

算學,只是算學而已。這可以說是當下基本所有人的共同認知。

能學好自然好,差不多也行,左右又不指望孩子依靠算學去當個賬房先生,又何必強求?

對於基本的算學的學習都是如此,他們就更不可能想著去深刻研究算學、進一步發展算學了。

只是現在看來……

朱元璋的眉宇有些冷冽,一個算學,怎麼又扯上別的國家了?

漢朝至今早已過了千年,按照神蹟的意思,就是如今他們大明的算學已經開始落後於那些番邦了?!

這怎麼能行!

就算不為了神蹟中透露出的算學的重要性,只為了堂堂上國的輝煌和尊嚴,他朱元璋就絕不會讓自己的王朝落後於那些番邦!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前朝不知道外國的情況,作為大清皇帝的康熙還是非常清楚的。

歐洲那塊地方,如今的算學發展確實不錯,不止算學,還有天文曆法、槍械等,以及其他一些在大清看來根本沒什麼價值、甚至有違聖人之道的奇技淫巧。

而康熙自己又多有閱讀外國書籍,相較其他人,他這個皇帝反倒對那些國家的情況更為了解。他知道,有些未必是奇技淫巧,但他也並不打算向大清推廣,而是隻打算留在皇室內部,供皇帝和皇子們閱覽。

如今的科舉、儒學有什麼不好嗎?

而且,大清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天下,需要拉攏那些漢人士族,那又何必改變這一切?再加上,若是這些東西落入了那些成日裡要反清的賊子手中,可未必是好事。

康熙微微闔目,他沒興趣改變,也不覺得改變,現在的大清就很好,繁榮昌盛,統治穩固。

再說了,他目光略過在場的朝臣和皇子,又重新放回神蹟上,再說了,如今的朝堂,可不適合大動干戈。

【除了這些,劉恆在位期間,同樣有一件事一直存在,那就是伴隨整個漢朝的外戚問題。】

【自然,這個外戚不是呂家,也並非如今尚為皇后的竇皇后的竇家,而是太后薄姬的薄家。】

【漢朝的所有外戚,大致能夠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有權有勢,手掌實權,可以參與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