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對蜀地的描寫確實瑰麗磅礴。”
“也不知這二人究竟有何作品,個性又如何。”
【李亨登基後,就收攏兵馬,並派出郭子儀、李光弼去擊敗叛軍。】
【至德二年,安祿山被次子安慶緒所殺,並將大權都交給了軍師嚴莊。而在二月份,郭子儀攻克河東郡。】
【在至德二年期間,還發生了對於唐朝來說算得上生死攸關的戰役:睢陽之戰。】
【至德元年,還是縣令的張巡帶人退守睢陽,與太守許遠、城父縣令姚誾一同鎮守睢陽。隨後,被任命為河南節度副使。】
【張巡等人帶領七千餘唐軍,獨自與十數萬叛軍周旋,在外無援兵糧草的情況下,堅守睢陽十月之久,且直到最後也未曾投降。】
【睢陽陷落前一月,唐軍收復長安,睢陽陷落後十天,唐軍收復洛陽。】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的眼淚更加洶湧:“這些人都是大唐的恩人!”
大臣們同樣神色動容。他們都清楚,在當時的環境下睢陽的重要性——大唐就靠著江南的賦稅來支撐朝廷運轉,若是運河重鎮的睢陽陷落,那失去支援的朝廷結果會如何,實在是讓人不願去想。
七千餘人,沒有援兵,沒有糧草支援,卻在大敵之下堅守了十月之久,所有參與了這場堅守的人,都應當是大唐感謝的物件。他們心志之堅定,讓人肅然起敬,望塵莫及。
但李世民的眼淚並沒有就此停下。
他還為了睢陽的百姓而哭——七千餘人,堅守十月,沒有援兵就算了,還沒有糧草支援,那士卒們如何能夠守住城池?要有糧草,才能有體力去對抗叛軍,那後來的糧草究竟從何而來?
李世民想到了,所以他哭。
【登基的第三年,李亨改元乾元,這一年,唐軍包圍了安慶緒,但由於李亨“諸軍不設統帥”的方式,導致戰事久久未完。】
【乾元二年,宦官魚朝恩向李亨進讒言,李亨於是將郭子儀召還長安,解除兵權,只當一個閒官。】
【而安慶緒則被安祿山舊部史思明殺死,史思明繼續反叛唐朝,自稱“大燕皇帝”。】
【史思明的叛亂一直持續到了唐代宗、也就是李亨的太子李豫登基之後。】
【乾元二年之後,李亨改元上元,共兩年。隨後寶應元年四月,李隆基和李亨先後駕崩,太子李豫登基。】
【而史思明那裡發生了和安祿山同樣的事情,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內部混亂,寶應二年春,史朝義自殺,殘部投降。】
【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唐朝。
有人感到一陣頭大:“這怎麼還拖了這麼久?”還有那李亨,還真是和李隆基不愧是父子,雖然利益不同,但行事上的某些方面,當真是一脈相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是宦官進讒言!
李隆基是那時候慌得不行,腦子已經不清醒了,那你又是為什麼?沒事兒因為一個宦官的話,就把一個關鍵性的將領解除兵權……難道這時候了,你還覺得這個郭子儀是要和你搶奪權力的嗎?
“不過,這李亨的壽數實在有些短了。”李世民道,李隆基是長壽不假,但怎麼著也不至於他一去,李亨的身體就也不行了把?
不過,現在的關鍵也不是李亨到底活了多久,身體情況如何,而是這一場叛亂給大唐帶來的深刻傷害。
大唐的威望如何?皇帝的威信如何?而至於財政,看起來北邊是不太容易如往日一般順服中央,那麼主要的財源就還在江南地區,而若要依靠江南地區滿足整個帝國的經濟需要,極有可能,朝廷會增加稅收……
這樣,就會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