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之上所有人都在準備為廢后之事發力,但話題還沒到廢后這件事上,不過各方的眼神交流可不少。
葉安依舊靠在距離最近的柱子上,對於這種大朝會來說討論廢后之議顯然是不妥的,怎麼?皇帝不要面子的嗎?
大多數人都是在等清流文官將此事推出來之後再進行表態,或是維護法禮正義,或是維護官家,在不經意中,這場還沒提出的議論就已經成為呂夷簡與王曾之間的角力所在。
沒錯,依舊是這對老冤家,葉安甚至已經習慣了大宋黨爭的存在。
這東西滅不掉,破不除,歷朝歷代皆而有之,因為同鄉、同年關係而達成的利益集團想要徹底消除幾乎不現實。
別想著帝王能力出眾可駕馭黨爭,那種級別的操作只有極少數英明的君王才能做到。
在明朝之前,中國歷史上的君臣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合作關係”,沒瞧見老趙家對文臣的“體貼”嗎?不是他們想,而是不得已!
文臣對於老趙家來說實在太過重要,要依靠他們駕馭武將,要依靠他們來維繫法禮,要依靠他們來統治國家,雙方之間缺一不可……或者說可以沒有皇帝,但不能沒有文臣。
而文臣又是最喜內鬥的政治群體,因為利益訴求的不同,朋黨就自然而然的出現,有了朋黨也就有了黨爭。
在葉安眼中,就算是清流何嘗不是朝堂上的朋黨呢?
他們文書串聯,討伐他們眼中的不法,就是在黨同伐異!只因他們的旗號更加正義,所以就不是朋黨了?!怎麼可能!
有一點不可否認,這些清流大多都很年輕,並且腦袋裡對一些東西的堅持讓人敬佩,於是這樣的清流就會被有些人利用,比如與呂夷簡分庭抗禮的王曾。
趙禎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聽朝臣不斷的上奏政事,大多都是年底最尋常不過的,三司年底會帳,吏部流內銓評定勘磨,三班院銓選三班使臣等等。
待朝會進行一段時間後,所有人都有些疲乏了,只不過並沒有人提出有關廢后之事,大慶殿中居然出現了短暫的安靜,這樣的安靜讓趙禎都覺得吃驚。
王曾有些不解,為何那些清流並不願站出來反對官家廢后,幾乎所有清流是反對此事的啊!
要說清流的膽子小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當初劉娥臨朝稱制時朝中清流對其口誅筆伐,那樣的場面可不比這廢后之事還要大得多?!
眼下的清流們默不發聲,讓許多等待之人不知從何發力,除了清流之外大多數朝臣是不願主動提及此事的。
就在眾臣公等待之時,王隨卻出班道:“啟奏官家,臣請改制淮南鹽法!”
一時間朝中文武錯愕,就連御座上的趙禎都沒想到身為參知政事的王隨居然提出改革淮南鹽稅的建議,略微思量後道:“哦?淮南鹽稅自五代時便是如此,王參政又何疑議?”
王隨立刻道:“淮南出鹽從通州、泰州、楚州三地用船運往真州,再運銷於江南、兩浙、荊湖諸路。但官府榷賣淮鹽買賣弊端甚多,尤以運銷之中更是如此;押運食的吏人、士兵往鹽裡摻砂土,淮鹽質量低劣,不堪食用;而且吏人相繼累犯不堪禁止!近年運河干涸,運鹽船無法通行,因而邊州百姓往往無鹽可食,然江淮諸地鹽場卻堆積如山,據淮南鹽鐵司查驗,今年運不出去的淮鹽高達一千五百萬石,甚至無有倉廩儲存以至損毀萬巨;亭戶至官府所獲產鹽之錢無以維生,日益貧困,因而亭戶往往鋌而走險,私下販鹽。臣建議先通商幾年後再作打算……還請官家下旨恢復先帝朝天禧年舊制,為淮南之亭戶,邊州之百姓開恩!”
關於鹽鐵一直是大宋民生的重中之重,王隨的提議立刻引起了關注,更為重要的是身為右司諫的范仲淹立刻出班附議,他之前與葉安南下江淮賑濟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