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針對草原的陽謀(1 / 2)

小說:長歌當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戰爭打的就是消耗,但同樣打的也是智慧和勇氣。

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特質都是與生俱來的,一支軍隊也是如此,漢唐氣象可不是說說,宋人就極難做到漢唐的威武大氣。

就連都城與宮殿都是如此,但大宋卻有著相當發達的技術,在軍事上的不足可以使用技術來彌補。

這也是為何大宋的在對外戰爭中勝多敗少的原因,如果縱觀宋史就會發現,其實大宋與外族之間因各種矛盾所爆發的戰爭勝多敗少,但敗的往往都是最不應該敗的戰爭。

只能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為宋人的武器裝備先進,戰法也不能說是落後,但在尤為重要的關鍵一戰中往往缺少遊牧民族那種向死而生的勇氣。

當漢家的軍隊擁有這股子無畏的勇氣後,漢家的軍隊便會所向無敵,就算是在大宋變得極其衰弱的時候,依舊有一兩支強悍到無敵的軍隊存在。

他們的存在就是漢家文明最後的底氣,也是揹負了江山社稷,漢家傳承的鐵血所在。

可惜,只有在漢家王朝即將走向終結時,才會出現這樣的強軍勁旅。

而遊牧民族為何強大?不是因為他們常年茹毛飲血所帶來的強健體魄所至,相反他們的身體甚至不如吃糧食的人來的健康。

遊牧民族的強大正是來自於他們所處的惡劣環境,貧困,飢餓,天災,缺醫少藥和不斷的死亡。

在那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環境下,遊牧民族要與天鬥,與地鬥,相比天地之威的偉力,與人鬥才是最簡單,最輕鬆的。

他們並不懼怕死亡,他們敢於在絕境中進行最後的反抗,哪怕揮最後一下刀,射出最後一支箭矢,但農耕民族就不行了。

遊牧民族作戰時往往為了子孫後代著想,他們在拼命前想著的是如何多搶一些財富留給子孫後代,而農耕民族則是在想自己的土地,家中的婆娘,就算是房前屋後的家禽也會出現在他們的腦袋裡,這讓他們產生了膽怯之心。

不同環境下的民族性格當然不同,而漢家每一次戰勝遊牧民族不是因為他們的想法改變了,而是因為他們的體量已經龐大到遊牧民族毫無辦法。

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必定會引起質變,而質變才是最難以跨越的鴻溝。

漢家以農耕為主,有源源不斷的積攢,不斷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一點也是遊牧民族最羨慕的所在。

所以葉安才能說動草原上的部族幫助河西抵擋這一次的遼人進攻,他答應給草原通商的機會,答應給他們更多的生活所需。

只不過有些人只能看到表面,作為一個後世人,葉安可以非常從容的,面不改色的用自己領先遊牧民族不知多少年的經驗來“算計”他們。

從河西,遊牧民族得不到所謂的積攢,只會越來越屈從與利益的支配,當草原牧場上的出產成為河西的進口時,當羊毛,牛皮,牛筋等物成為河西長期穩定的貨物後,他們也將成為河西利益中的一環,成為原材料的輸出地。

離開了河西,離開了商業資本,他們的羊毛就會毫無用處,他們的牛皮,牛筋就會迅速的掉價貶值。

他們的牧民,這些天生的戰士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把這些多餘的生產資料給賣掉變成財富而不是負擔,腦袋中不會再有重新拿起長刀和彎弓去掠奪財富的想法。

改造在繼續,不過現在的河西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從一步到一百步,最難的不是之後的九十九步,而是從零到一的這一步。

一旦這一步走通了,走好了,那麼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會被徹底改變,歷史也將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這是葉安的謀劃,一場遠比宋遼夏針對河西的陰謀更大的謀劃,更大的陽謀。

他甚至要感謝宋遼夏的聯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