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的邀請葉安赴約了,但他卻沒等到王曾的邀請,相比呂夷簡,他與王家的關係應該更進一些才是,但顯然人家並不這麼認為。
呂夷簡是個聰明人他選擇與葉安改善關係,而王家卻認為是葉安對呂夷簡的攻擊波及到了王曾,他應該親自登門賠罪。
這是從普惠商號那裡獲得的訊息,葉安一笑了之,明明是王曾自己有錯在先,他被波及完全是自己都沒想到的事,現在卻要他去登門賠罪?憑什麼?憑你王樞密副使的面子大嗎?
但他並不知道的是,呂夷簡與王曾之間有著自己的聯絡,夜色的呂家花廳中兩人面對而坐,王曾並不意外呂夷簡的邀請,只是他不明白為何呂夷簡要與葉安冰釋前嫌。
“呂相公果然大度,頗有當初趙普之風啊!只是不知您的這份大度可否讓人領情?”
“王樞密此言差矣,非是老夫大度,而是不想同晚輩計較,這朝堂上的事誰又說的準,說不得那天咱們便都退下,由人家主持兩府中樞了,您說是也不是?”
王曾笑了笑道:“不會有人讓他上位的,就算其以達天章閣直學士之銜,可他還掛著皇城司管勾一職,官家要用他又不能讓他太過強勢,朝中諸公皆知曉他葉長生是個什麼性子,豈能讓他入主中書?就事論事,你呂相公能提攜他入中書省?怕是比登天還難吧?”
誰知呂夷簡卻哈哈大笑道:“哦?我倒是覺得此子進入中書到也並非壞事。”這是在故意揶揄王曾。
“官家不會讓他去往中書的,如今的官家以非少年,多了幾分沉穩,御下之道更是爐火純青,你我二人被貶出外便是一次敲打,難道呂相還不知其中深意嗎?”
王曾並不在意呂夷簡的揶揄,相反他更瞭解朝堂上的規則這話倒是讓呂夷簡對王曾刮目相看:“果真還是你王孝先啊!不過老夫倒是聽聞被貶出外的范仲淹等人有意改革朝政,多次上疏請奏官家改制,此人心中抱負卻比葉長生更大些。”
“那又如何?朝廷之法,祖宗之制,豈能輕易更改?”
“但范仲淹之名朝野皆知,官家亦對貶黜之事頗為內愧,以下旨調任其為蘇州知州事,聽聞其在蘇州興建郡學,以得多人稱讚,恐有出頭之日啊!”
王曾笑了笑道:“此人才幹優等,如錐在彀,唯有不斷打壓方能安穩局面,今日呂相邀我前來,還不是為了范仲淹,葉安二人?”
呂夷簡老神在在的笑道:“孝先知吾意!你我二人之爭無外乎國體,如今王曙為樞密使,自然也到了該退的年紀,你意下如何?”
兩人之間乃是純粹的利益交換,無論是呂夷簡還是王曾都打算打壓范仲淹與葉安,自然要滿足互相的利益。
王曾點了點頭起身道:“善!”
誰也不知王呂二人的這次簡單會面已經安排好了朝中的諸多事,兩人雖然無法徹底除掉葉安與范仲淹,但打壓他們二人卻是輕而易舉。
王曾需要的是坐上樞密使之位,而呂夷簡可以幫他,這就是利益交換。
……
景佑乃是趙禎期盼的好年景,可惜卻並未得償所願,二月開春闈,天下學子前來東京城大比,一時間大宋的文治再次被推上巔峰,東京城中的讀書人愈發多了,連雲中郡侯府門前都有人投卷。
這也是屢見不鮮之事,有些讀書人為了走捷徑,便將自己的詩文或文章投遞到高官之家,為的是得人賞識,就算科舉不第,也能謀一個好前程,或是被推薦入國子監中。
只不過能被看上的寥寥無幾,別以為朝中高官會對讀書人網開一面,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真正禮賢下士之人幾乎沒有,除非文章寫的極好,但這種人往往會得唱名,也就無需投遞了。
葉安並不在意這些,反正他得到的旨意不是作為主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