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誰知道呢,&rdo;所裡一個年紀大點的研究員無奈的聳聳肩,&ldo;不管怎麼說,金屬圓球的製造工藝和它背後代表的科技,用的都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路線,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和研究價值的。&rdo;
就在這種糾結和懷疑中,陳偉繼續著自己的工作,事實上直到昨天為止,他還以為,自己應該會糾結很多年。
這個圓形金屬球的直徑大約三米,裡面有不少奇形怪狀的裝置,研究所初步將這個金屬球判斷為某種生物艙,而之所以讓不少人堅信,這個金屬球應該不是某國陰謀的原因,就是因為生物艙的維生系統實在太特殊了,壓根不適用於任何一種已知的生物。
應該沒有哪家機構會這麼無聊,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只為了這麼一個沒什麼大用的騙局吧……
不過陳偉對此稍微有些疑義,只可惜人微言輕,說了也沒人採信。
這天一大早,他又專心致志的研究金屬球裡的控制系統去了。
這個系統就是他覺得紕漏最大的地方‐‐系統的底層構架實在太像常見的計算機了‐‐雖然它比一般的計算機要先進得多,也複雜得多。
就連繫統的開啟方式也非常類似,就是一個圓形按鍵,長按開啟,然後就能進入這個金屬球的控制系統。
系統內使用的語言是一種非常陌生的文字,目前看起來沒有什麼破譯的可能性‐‐這個系統實在太簡陋了,能夠提供的解碼資訊非常有限。
開啟系統以後,操作檯上自動浮現出一排由光影組成的按鍵,也是用這種文字顯示的‐‐這又是叫陳偉十分懷疑的一點,這個金屬球使用了一種非常高效的太陽能利用方式,確實很大幅度的領先目前人類的太陽能技術,但是,它竟然還能用!陳偉覺得,這實在是不可思議透了!
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對系統做一些簡單的測試,採集到更多資料‐‐謝天謝地,這個金屬球應該是殘損的,丟失了主要的動力部分,所以雖然看起來動靜鬧得挺大,但是完全不能移動。
系統裡還有一個資料庫,能夠播放幾十億年前,那個消失文明的影像資料,那些栩栩如生的3d場景,陳偉覺得,即便是最厲害的科幻小說作家,也構思不出這麼宏大又真實的場面‐‐也只有這時候,他才稍微接受,這麼一個像是剛出廠的玩意,竟然真的是幾十億年前的遺存。
對此老古董表示自己十分無辜,畢竟就算他再神通廣大,也確實無法讓大量的物質穿越時間,這個生物艙其實是他根據資料庫裡的資料復原出來的部分,就像生物專家推測的那樣,這臺生物艙的製造時間連一個月都沒有,而且絕大多數時候都躺在慕之雲的系統倉庫裡吃灰。
陳偉的推測也沒有錯,生物艙裡這個系統就是他臨時加上的,冰川生物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和人類完全不一樣,他們不需要視覺和聽覺,而是採用更高效的腦電波溝通方式,就連操控這臺生物艙,也同樣是透過幾個冰川人連線在一起的大腦實現的。
當然,那些影像資料也都是老古董的私貨,這個紀錄狂人十分熱愛分享,並不忌憚讓現在的人類好好看看這個星球上前前任住戶的模樣。
因為慕之雲的建議,他順便又把自己的新收藏分享了出來,希望這些勤快的研究員能夠愉快享用。
陳偉開啟系統,隨意掃了一眼那些看不懂的文字,正準備開啟筆記本開始工作的時候,忽然一滯。
總覺得系統介面的目錄,好像忽然多了一條。
陳偉用力眨眨眼,又眨了眨眼。
然後他低頭翻開筆記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