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二日,揚州城之亂的情形,在皇帝看來就很明晰了。
穆明珠本是領了皇命往揚州城去修繕大明寺,誰知道入城之後見水災肆虐後民不聊生,便想法子解了揚州糧荒,誰知道卻與本地豪族焦家結了仇。穆明珠查出焦家事涉謀逆之後,救出了廢太子清客趙洋,與焦家在盤雲山一場大戰。
各處得來的訊息互相印證,皇帝穆楨現在已經清楚,前夜焦家吃了敗仗,領餘兵近兩萬人退入焦家塢堡、負隅頑抗。而穆明珠手中也不只有一萬多青壯,而是已經發展到了四五萬人,屯兵城中,正在百姓中傳播關於焦家謀逆的說法。鄂州與南徐州兩處的都督,按照各州互保之法,連夜帶兵圍了揚州城,現在揚州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外,各有一萬府兵駐守,只等皇帝一聲令下。
而原本想要一同救出的謝鈞謝先生,事發時並不在揚州城中,而是在城外的莊子裡。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不斷增加的訊息,由此做出的判斷也只是基於猜測。
那麼第三日從揚州城內傳來的回信,卻的確叫人不安起來。
穆明珠拒絕出城回建業。
她再度給皇帝寫了親筆信,說鄂州與南徐州的兵馬來的太快,若是等到她與焦家動兵之後,兩處才得到訊息,根本不可能在當夜就趕到。她懷疑鄂州與南徐州兵馬中,也有與焦家勾結之人。一旦她離開揚州城,城外的鄂州、南徐州兵馬與焦家沆瀣一氣,必然要幫助焦家掩蓋罪證、幫助焦道成逃走。責任在身,她不得不辜負母皇愛女之心,不能出城歸來,而是要留在城中,與焦家決一死戰云云。
皇帝穆楨看過的奏章,比穆明珠吃過的鹽還多,最清楚看一個大臣的動向,不能看他奏章上寫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什麼
。
不管穆明珠這封信是如何言辭懇切,但她擁兵自重、留在揚州城不肯歸來的行為,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正所謂禍不單行,就在皇帝穆楨捏著穆明珠這封信忍怒之時,從北邊又傳來了急報——北府軍老將軍皇甫高於日前病故,而對面的鮮卑異族得知訊息,又蠢蠢欲動,已經有一小股騎兵過了雍州,試探著南下而來。
北府軍老將軍皇甫高,乃是當初鼎立支援皇帝穆楨的老朋友。他的病也有一段時日了,皇帝穆楨也為他的辭世做好了準備,只是不曾想過會是在這個節骨眼上。
又或者說,皇帝穆楨不曾料到揚州城會冒出這等事端來。
「皇甫老將軍為國盡忠了一輩子。」皇帝穆楨沉聲道:「命他兒子北上,扶棺歸來;命齊堅暫代將軍之職,警惕探查鮮卑人的動向,攔截南下的騎兵。」
齊堅,正是齊雲的叔父,數年前被派往北府軍中。
皇帝穆楨安排完皇甫高之事,低頭看著手中穆明珠那封信,又抬頭,目光從在座議事的諸人面上一一掃過,見右相蕭負雪似乎有話要說,便一抬手示意他安靜,繼續道:「揚州城內的事情,不管是非對錯,都要從速解決了。你們也看到北邊的情形了,如今大周之內,亂不得。」
「不是朕不救公主。朕給過她機會了。」皇帝穆楨沉聲道:「而且朕還會再給她一次機會。只要這次御令送到之時,她依言行事,那麼這次擅動兵馬一事,朕可以不追究。」畢竟要警惕鮮卑人的動向,穩定壓倒一切,度過皇甫老將軍剛剛過世的這段時間,「但如果她得知御令之後,兩個時辰之內還是不肯交出兵權、離開揚州城,那麼,便命鄂州與南徐州兩處的兵馬,將她與亂黨一例懲處!」
「陛下!」
此言一出,李思清與蕭負雪都是低呼一聲。
就算穆明珠擊潰過焦家一次,並且在城中有五萬青壯,但那都是未經訓練的力夫農人,手中的武器不過是木棍而已,對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府兵,實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