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下旨要派人前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經,這個訊息很快便已傳遍了三界。
如此一來,無疑是代表大唐在東西天之爭裡選好了隊站,便如同一記耳光直接打在了東天的臉上,大家都是議論紛紛,只等著看東天如何應對的好戲。
然而,很快地,又一個訊息傳了出來,讓所有等著看戲的人都乖乖閉上了嘴。原來,玉帝見到太宗的聖旨之後,居然作出了回應,也下了一道聖旨,稱這取經之事為教化萬民之義舉,天庭應當大力支援。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這位三界之主也在公然支援西天了,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所有人都明白,有了玉帝這番表態,西傳佛教在中土的興盛已是不可避免,甚至於進入天庭,也不是不可能了。
東來佛祖自然對玉帝這偏袒之舉頗為不滿,便借小張太子之口勸諫玉帝,然而,早有準備的玉帝將事情全都推到了唐王的頭上,車軲轆話說了一堆,來來回回也只有一個意思,就是尊重人界自己的選擇,使得小張太子也只能鬱郁而回。
當然了,此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便是西天了。
有了唐王的邀約,玉帝的背書,取經之事已是板上釘釘,誰也無法再反對,本去佛祖自是大喜過望。他當即便讓望海菩薩傳信給唐王,只需派遣金蟬子來到西天大雷音寺,便會將大乘佛法傾囊相授,一來二去,便將事情徹底敲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兩邊各自做好準備工作了。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兩邊的籌備工作,其實都不算太順利。
先說西天這邊,按照原本與雲翔的謀劃,金蟬子這次一路西行而來,不但要確保萬無一失,而且聲勢越大越好,最好聲勢大到東天與道門都難以接受,派人前來阻攔,西天則可以趁機合理合法地剪除掉他們的羽翼,為日後西佛東進做足準備。
如今有了唐王和玉帝的旨意,聲勢其實已經不小了,那麼,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保證金蟬子能夠成功應對路途上的阻隔。
按照本去佛祖原本的意思,是從西天選出五位修為較高的佛陀作為金蟬子的嚮導,一路保他前來靈山中拜佛求經。
不過,這麼多的佛陀進入中土,必然要從玉帝那裡請旨,而當奏疏送上了天庭之後,很快就被天庭中那些最擅咬文嚼字的天官找到了破綻,直接駁斥了回來。
道理很簡單,既然唐王是派了金蟬子來取經,整隻隊伍必須以金蟬子為主,如果派了那些高等神佛去接人,誰是主,誰是次,就未免摻雜不清了。
所以,派入中土之人,地位必須低於金蟬子,參考金蟬子雖無果位在身,卻是本去的弟子,無功無德,地位最多也處於大職正果與職正果之間,派去的護衛最多也只能是個職正果位。
職正果位,其實也就是那些低等的菩薩和高等的羅漢,派他們去守護,難免讓本去佛祖有些擔憂,不過若是嚴加篩選,倒也著實能選出幾個高手。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真正讓本去佛祖徹底亂了陣腳。
事情很詭異,不知從哪裡忽然傳出了流言,很快便在靈山城中傳得人盡皆知,說佛門真祖阿彌陀佛就在東天,對於這取經之事極為不滿,隨時有可能親自出手干涉,如此一來,頓時讓所有人心中都打起了鼓。
要知道,按照大雷音寺的官方說法,阿彌陀佛本就是佛門的真正創立者,燃燈、藥師二佛是他的隨身護法,本去佛祖卻是他的弟子。
上古之時,有域外天魔禍亂人間,阿彌陀佛以一己之力剿滅天魔,卻神魂受損,傷勢極重,便將佛門興復的大業託付給了本去佛祖,又命二位隨身護法輔佐於他,自己則飄然而去,尋了一隱秘之地療傷,至今不知所蹤。
本去佛祖如今雖然身為西天之主,卻始終以師長之禮待燃燈、藥師二佛,其實也正是因為顧念師尊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