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族之禍就在眼前,鐵樹王不敢怠慢,一面召集部隊,一面遣人向苗疆其他部族報信求援。
很明顯,隨著聯軍不斷吞併沿途的小寨子,每遲一天,他能召集到的人就會越少。
至於援軍,即便以最快的速度來算,最近的綠苗援軍到達也至少是四個月以後了,到時局勢會糜爛至何種地步,其實大家心裡都沒有數。
當然,此時花苗最大的依仗,肯定是蠱王吉達布了。
白苗人肯定是也已經知道花苗有蠱王了,蠱王到底能在這種數萬人的戰場上發揮多大的作用,花苗白苗典籍都並無記載,鐵樹王心裡沒底,怕是白苗人心裡也沒底。
此時的形勢,也由不得雲翔不想上戰場了。
畢竟花苗對他是有恩情的,雖然其中有許多功利的因素,但人心都是肉長的,他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花苗被滅族。
不輕易吃虧,卻也不能隨便虧欠於人,這是他的人生信條。
幫花苗主動攻打白苗他不願意,但幫助花苗守疆衛土倒是並無心理負擔,加之他自己也很好奇,自己到底能在數萬人的戰場上做些什麼。
眾人商議軍情之時,雲翔也隨小公主在場。巴長老則是一直念念叨叨地慶幸著,哀牢人並未參加聯軍,否則以其軍力的強盛,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對此,鐵樹王和鬼雲寨主也是深以為然。
只從這一點,明顯就能看出來一群部落首領在政治方面的不專業了。
哀牢人一直是苗疆大敵,猛虎般的國度,在白苗人和漢人聯手抗擊之下,才能稍微有所忌憚。而白苗人和漢人也是在聯手抗擊哀牢的過程中,才會越走越近,直至成為今日的聯盟之局面。
這次擴張行動中,白苗人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增強實力,建立王國,漢人的目的則要複雜得多。
劉宋雖然兵力強盛,但北有強魏,西有吐谷渾,不可能一直把大兵放在偏遠的苗疆附近。
於是,扶持白苗人使其做大,用以牽制面和心不合的哀牢人,然後以少量的兵力周旋其間,維持穩定,方才是題中應有之義。自古漢人對蠻族,一直都是這樣周旋下來的。
至於哀牢人,在這件事情裡,騎牆觀望可以,搖旗吶喊也行,拖後腿的可能性則是更大,出兵相助卻是決計不可能的。
而且,漢人和白苗人,也肯定不會坐視哀牢大軍從白苗或青苗的領地過境,假途滅虢的故事,白苗人可能沒聽過,漢人卻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當鐵樹王風風火火地召集了一萬五千大軍趕向戰場之時,終於在吉戎山脈東側,截住了一路殺來的聯軍大部隊,兩軍在一塊盆地的兩側佈下軍陣,一場大戰,蓄勢待發。
吉戎山脈東側的那塊盆地,其實並不是太平坦,時值盛夏,正是草木茂盛之時,加上間或不少的樹木,此地並不適合一般的大軍團作戰。
好在戰鬥雙方士兵均是苗疆山民,漢人軍隊也都是巴蜀山軍,因此這個戰場,雙方倒也是頗為滿意。
雲翔倒是認為,這樣的戰場卻是更有利於花苗一方,想來漢人的弓弩裝備應該是更強於苗人一些,而這個戰場,顯然並不適合於發揮弓弩的最大作用。
雙方都是長途跋涉而來,因此很有默契地休息了一夜相安無事。
苗人都不怕夜襲,毒蟲在晚上發揮的防禦作用,肯定比白天在正面戰場上要大,偷襲者很難安然無恙地闖進對方預先佈置好的萬毒大陣。
第二日一早吃過飯食,兩軍便在盆地兩側對壘起來。
苗人沒有職業軍人,因此,這對陣的雙方除了漢人之外其實都是平民,也就談不上什麼列隊軍紀之類的,都是散亂地站在那裡。
漢人軍隊則顯然齊整得多,不過都在戰陣的最後,明顯是用來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