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
沓中,武都以西、陰平之北,夾在岷山與迭山之間,由漢水上游支流白龍江于山谷間衝出的一處谷地。
四周高山環繞,河谷水霧升騰,山坡處低矮的灌木、漸次稀疏的草甸,冬暖夏涼的氣候,讓沓中谷地成為了羌漢人口口相傳的世外桃源。
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公元262年),蜀漢大將軍姜維因黃皓中傷,避禍屯兵沓中,次年八月,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分遣鍾會、諸葛緒、鄧艾三路大軍伐蜀。
西路軍鄧艾領兵三萬,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進攻姜維;中路軍諸葛緒引兵三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橋頭,試圖切斷姜維後路;東路軍則由鍾會率主力十萬,分兩路從斜谷、駱谷進軍漢中。
與兵多將廣的魏軍相比,蜀軍拿得出手的將領唯有姜維一人,並且姜維還不受劉禪信任,沓中蜀軍的兵力只有四萬五千人。
蜀軍連年北伐,師老兵疲,已不堪久戰,抵禦鄧艾一路已經吃力,更何況三路大軍。
在無奈之下,姜維決意留牙門將趙廣斷後,自領廖化、張翼、董厥等主力沿白龍江救援蜀漢最後的門戶——劍閣。
——
強川口。
沓中通往陰平的最後關隘,趙广部五千蜀軍據守於此已有三日,由姜維精心修築的石門外圍漸漸落入魏軍之手。
分兵合擊的鄧艾西路魏軍已經會合,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欣,加上勇猛過人的鄧忠,鄧艾身邊戰將雲集,而蜀軍一方勢單力弱,牙門將趙廣身邊,只有隨軍主薄陳壽、軍侯馬承、劉林等二、三人。
趙廣,字元忠。年紀二十四歲,前鎮軍將軍,永昌亭侯趙雲(諡順平侯)次子。
與後世傳揚的常勝將軍趙子龍相比,其次子趙廣名聲不顯,職位不高。
其原因主要是趙廣年幼時,趙雲就已過世,趙廣的槍術多為長兄趙統代為傳授,沒有優秀的老師,使得趙廣的武力只到了中流武將水平。
另外,等到趙廣成年時,之前與趙雲交好、跟著劉備的元從故人也多亡故,蜀漢的當權者費禕、陳祗多為荊州人士,又是文臣出身,對武將元從後代多有防備,深怕再出現一、二個關羽、張飛這樣拔扈的人物。
這一點上,不只是趙廣,馬超、陳到的後代也是一樣被閒置了起來,比他們更慘的就是魏延,這位劉備很是器重的蜀國大將,被丞相府參軍、長史楊儀矯詔謀反,夷滅三族。
等到了建興、景耀年間,魏延、王平、句扶等蜀漢中期將領因各種原因不在,趙廣等小一輩才在姜維的支援下被啟用。
牙門將,衝鋒陷陣,決死守禦之將。
蜀漢名將王平、張嶷均是牙門將出身。在蜀漢將星日漸凋零,特別是關興、張苞將二代均已不在,連廖化都能當大將的最後關頭,姜維尋顧軍中,即任用趙廣為牙門將,看中的更多是他的忠誠和武力。
連番惡戰。
石圍外,魏軍旗幟鋪天蓋地,各部士卒正在整理兵械、埋鍋造飯,只待天色大亮飽食之後,再度攻城。
石圍內,一隊隊蜀軍士卒正在列隊,連續的征戰、人數上的巨大劣勢讓他們無暇休息,軍容不整,好在這些蜀軍士兵皆是軍中的精銳之士,在帶隊軍侯、都伯、隊率的喝令下,士氣猶在。
趙廣血染徵袍,手提龍膽亮銀槍,騎在純白色高大戰馬上。二十四歲的他面容沉峻,身軀挺拔,眼角眉梢隱有幾分趙雲俊朗的模樣,其英武之氣與當年白馬銀槍的趙雲相比,也是不相上下。
臨陣戰死。
趙廣的結局,在陳壽三國志中只記載了這四個字,在蜀漢的最後一刻,趙廣、傅僉、黃崇、李球等名聲不顯的將二代、將三代用生命詮譯了什麼是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