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比現代的粗壯,有成年男子一根手指頭那麼粗。
林淵問:“還能更細嗎?”
匠人很惶恐,頭也不敢抬:“只、只要多花點時間……必然能做得更細。”
林淵笑了:“做得很好。”
匠人鬆了口氣。
賞人是不會當面賞的,都是下去之後再賞。
把鉛筆弄出來的是一對父子,都是心細如塵的人,試驗過無數次後才弄出了鉛筆。
等他們回了匠坊,皇上的賞賜就下來了。
四匹布,十兩金子,還有兩個玉環和一匹絲綢,別的還有給女眷的金銀首飾。
這些賞賜是公公領著小太監送來的,匠人們的眼睛都瞪大了。
雖然陛下說做得好有重賞,但誰也沒想到是這麼重的賞。
十兩金子啊……只要不亂花,都夠用一輩子的了。
更別說別的東西。
其他人看的眼紅,更用心去幹自己的活,只要他們做得好,說不定能得到更厚的賞。
不就做一根小小的筆嗎?他們還能做出更多了不得的東西!
一時之間匠人之間競爭之心大起。
但這種競爭是良性的,林淵也就沒有專門去管。
除了鉛筆以外和紙張以外,珍妮機和也被林淵蘇出來了,他記得大概圖紙和粗略的操作,剩下的只能靠工匠去完善。
珍妮機只能算是一個開端,畢竟珍妮機靠的還是人力。
林淵記得珍妮機之後就有了水力紡紗機,雖然是水力,但需要依水建廠,還需要數百名工人一起行動,直到蒸汽機的出現提供了新的動力,才擺脫了依水建廠的侷限。
蒸汽的原理現代人都很清楚,無非是蒸汽能量轉換為機械性的往復式動力。
林淵是個急性子,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蘇出蒸汽機,但有這個念頭去就要嘗試,沒成,也就損失一些錢,還不會很多,成了,那對於整個社會工業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
並且他最大的優勢是,他知道這些原理,也知道蒸汽機的大概構造。
只要做出一個基本版的出來,就能不停的去修正和改良。
而最初的蒸汽機制造並不困難。
幾乎整個北京城裡的工匠都被林淵集合在了一起。
這些基礎工業裝置林淵倒是不擔心。
擔心的是電力。
沒有基礎的工業是不可能發展電力的。
電的來源有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電站、太陽能發電、氫能發電。
這些都需要工業基礎支撐。
林淵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緩一緩。
至少要有基礎的工業裝置才能來考慮這些。
而且他有生之年能給工業裝置打下基礎就已經很不錯了。
珍妮機面世的很快,工匠們原先都是做紡車的,都是紡布,有了圖紙之後觸類旁通,一通十,十通百,除了珍妮機以外,還有配套的飛梭。
飛梭能加快紡線,珍妮機能加快紡布,效率對比傳統紡織業來說提高了不止三倍。
但飛梭還是叫飛梭,珍妮機卻要換個名字,林淵取的簡單易懂的,就叫紡布機。
這些還不能算是完全的工業,只能算是手工業。
動力還是來源於人力。
東西做好了,但怎麼讓老百姓用就成了一個問題。
林淵最後還是叫來了楊少偉,讓他把圖紙宣發下去,各地都要有,也都要做,還要推廣下去。
楊少偉閒了這些時日,早閒得全身不自在了,有了活幹,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他雖沒有娶妻,但紅顏知己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