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歷陽改為“明義”。
沛郡城父改為“思善”,琅玡郡臨安改為“誠信”。
邞縣改為“純德”,武鄉改名“順理”。
西河郡徒經改為“廉恥”,會稽郡烏傷改名“烏孝”。
剡縣改為“盡忠”,北海郡瓡縣改名“道德”。
柳泉改為“弘睦”,東萊郡東牟改名“弘德”。
臨淮郡下相改為“從德”,淮陰改名“嘉信”等,真是不勝列舉。】
【如果單從地名看,中國曆代各王朝的道德水平沒有比王莽新朝更高的了。】
————
東周。
儒家眾人沒有繼續抄錄,這實在沒有半分價值。
“呱呱呱……”黑色烏鴉飛過。
恰如孔子的心情一般。
“俺這是做了什麼孽啊……”
————
【新朝革了漢朝的命,所以他在更改地名時也要以反代正,用地名的反義字把原名倒過來。】
【如齊郡的西安改成“東寧”,西河的圜陰改成“方陰”。
遼東的遼陽改成遼陰,中山國的曲逆改成“順平”。
沛郡的符離改為符合,廣平國的曲周改成直周。
玄菟郡高勾驪改成下勾驪,會稽郡無錫改成有錫。(pS:高句驪就是高句麗。)
魏郡即裴改為即是,東平國無鹽改為有鹽。
亢父改為順父,泰山郡剛縣改成柔縣。
上黨郡谷遠改成谷近,上谷郡沮陽改為沮陰。
右北平夕陽改為夕陰,膠東國即墨的墨,古代是一種刑罰名,所以改成即善。
總之,方的改成圓的,高的改成下的,曲的改成直的,陰的改成陽的,遠的改成近的,剛改成柔,無改為有,以示新朝要和漢家對著幹。
偶爾也有改得好的,如東昏改為東明,以後流傳下來了,這是極個別的例外,其他都是短命的,新朝完了,倒過來的地名也就作廢了。】
————
【又喜歡是用含義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原名,有的是以今字代古字,有的是以古字代今字,有的是以今字代今字。
如東郡發乾縣改為戢盾縣,“幹”是盾的古名,發乾是把盾拿出來的意思,戢盾是把盾收起來的意思,發和戢意思相反,乾和盾卻是異名同實。
又如周承休改為嘉美,美是休的今譯。魏郡武安改為桓安,“桓桓”是古人描述“威武貌”的形容詞。
此外如陵改為陸,竹改為篤等等,都是有意賣弄“學問”的文字遊戲。】
————
大明,北京。
“老和尚,真改了這麼多?”
朱棣對王莽的事蹟瞭解只是史書寥寥幾筆,朕知道他改名,沒想改了這麼多。
“陛下,後輩說的有些臣知道,有些臣不知道。”
“還有些臣知道的,但後輩可能省略並沒有說出來。”
“只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困惑,實在是太困惑了,朕後悔殺方孝孺了,起碼問一問他為啥熱衷於改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