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日本這個債主趕跑了,更大的債主又出現了,3億兩白銀的貸款,還有利息,還得還幾十年,算下來每年的利息就超過2000萬兩,清朝一年的關稅收入也就這麼多,而關稅的收入都是各國列強所進口的商品,等於進口商品都免稅了,於各國列強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列強的胃口不會僅僅停留在這一點點利息上,為了加大對中國的掠奪,各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興建鐵路,當時外國在中國大搞鐵道交通建設並不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是鞏固自己在華的勢力範圍劃分和提高資源掠奪的便利性。
鐵路建好後,各國勢力範圍內的礦藏資源便開始被熱火朝天的挖礦工佔據,各種礦產資源被挖起來透過鐵路運走。這種情景就像一個人的手腳身軀都插滿了輸血管,血液透過針管被慢慢吸走一樣。
難道中國就這樣被外國勢力吸成肉乾嗎?就沒人能站出來改變一下這種局面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96章 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失誤
看到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後,一大批仁人志士再也坐不住了,紛紛跳出來希望改變國家的現狀,比較有名的就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運動組織。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不但是個地主,還是個官三代,他的爺爺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官至江西的知縣,而他自己也是清朝的進士。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震驚全國,也使一批仁人志士群起抗議,其中又以康有為組織的抗議群體較為著名,因為他號召了上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提出拒簽和約、遷都抗戰和變法圖強三項建議,史稱&ldo;公車上書&rdo;。
因為這次上書的群體都是舉人,政府的儲備幹部,也就是清朝未來的接班人,影響力非常大,也使光緒帝和其黨羽逐漸關注到了康有為這個人。特別是光緒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的翁同龢非常看重他,覺得他是可造之材,經常跑去找康有為喝茶聊天,拉攏他進入光緒帝旗下的勢力,一起來謀劃改革的事情。
後來的維新變法運動雖然聲勢浩大,但改革只維持了103天就失敗了,這就是歷史上的&ldo;百日維新&rdo;。
其實這次維新變法的出發點和改革的內容都是好的,壞就壞在了改革領導小組的工作方式方法上,所以接下來我不想考究這次變法的內容和意義,因為內容再好也實施不了。我想聊聊為什麼會失敗,因為我永遠相信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瞭解失敗能讓我們從錯誤的反方向找到正確方式方法,從而引導我們走向正軌,這是我們反思失敗的第一步,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康有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一、不懂政治
把握好政治的關鍵就是要懂得站隊,雖然說這話貌似有點俗,可當時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就是如此,康有為他們做的第一件錯事,就是沒搞清楚,當時的清朝是誰的清朝。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受到列強的各種欺負,結果都是由清朝的一個人來收拾殘局,他就是李鴻章,李鴻章能幹這事兒,不是因為他有三頭六臂或者懂72變,而是因為他是西太后慈禧的馬仔。
清朝的後期,皇帝已經不是最有權力的人,換句話說,慈禧才是當時清朝的真正掌權者。從垂簾聽政開始,慈禧就一直掌握著清朝的最高權力,光緒帝也像提線木偶一樣被慈禧操縱著,即使是木偶長大成人了,慈禧有意放手讓光緒親政,權力的操縱對於慈禧來說依然是收放自如的。
雖然西太后的權力高度集中,但是她並不是一個封建的人,從她的馬仔所幹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慈禧喜歡也接受新鮮事物,所以洋務運動才發展得如此迅猛。按照這種邏輯推斷,從西方引進的維新運動應該也是符合慈禧的胃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