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分析了一下當時清政府是不是懦弱而是自卑,自從第一鴉片戰爭開打後,清朝一直給洋人壓著打,沒有絲毫的反擊之力,泱泱大國就這樣給踐踏,清朝已經從骨子裡都認為自己是打不贏外國人的,甚至認為這次大沽反擊戰的勝利也是一種僥倖,所以清朝希望乘勝和談,拿著自己扳回一舉所得到的籌碼和入侵者們談談,不要打了,就這樣算了吧。
正所謂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聯軍敗北的訊息傳回英、法兩國後,兩國的各種雜誌都被政客所利用,添油加醋地報導這次失敗。
結果他們成功了,英法兩國的民眾的怒火被順利煽動且不斷擴大,街頭巷尾都充斥著對清朝政府的謾罵和憤怒,全體民眾不約而同地要求一定要對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報復行動,還聲稱要把中國的皇帝趕出皇宮、趕出北京,讓西方人統治中國,成為中國的主人云雲。
這就是西方世界所謂的民主政治,所謂的法治人權,所謂的西裝革履所撐起的紳士精神。戰爭本來只是為了滿足某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和慾望而實施的手段,卻被這幫人煽動起整個開戰國的民眾的支援,結果英法政府理所當然就&ldo;順勢&rdo;開展了更大規模的侵華行動。
1860年2月,英法兩國開了200多艘艦船,帶了2萬5千多人捲土重來,針對大沽之戰開展大規模的報復戰爭行動。
☆、第86章 神運算元伊格
其實清朝在二次鴉片戰爭後期的失利,除了因為英法兩國堅船利炮的猛烈進攻外,我們還不得不提起一個名叫尼古拉&iddot;帕夫洛維奇&iddot;伊格那提也夫的(以下簡稱伊格)傢伙,他的出現,為英法聯軍的進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伊格表面上是俄國的公使,一直在英法與清朝兩個敵對勢力之間當唱白臉,當和事老,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一個特工,專門負責在二次鴉片戰爭中刺探清朝部隊的軍情,然後向英法兩國打小報告,而且他的小報告都非常準確,使英法聯軍在後期的每一場戰爭都取得了先機。
《天津條約》簽訂後,清朝加強大沽口的防禦軍事力量,卻忽略了北塘地區的防禦力量,這個漏洞是致命的,而且不巧就是給伊格這傢伙發現了,作為戰爭中的兩面派,伊格在向英法聯軍報告軍情時開啟地形圖,然後胸有成竹地往北塘地區一指,振振有詞道:
&ldo;兄弟們,往這兒打必能取勝。&rdo;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開了30多條軍艦,由和事佬俄國人帶路,偷襲&ldo;漏洞&rdo;北塘,一舉突破了清朝的防線,佔領北塘後,聯軍從水陸兩路出擊夾擊大沽炮臺。這次清軍腹背受敵,敵人前後開槍,大沽炮臺的又轉向不足,只能一邊打人一邊給人打,炮臺很快失守,天津失去了防禦屏障,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天津也很快被攻陷。
敗訊傳回紫禁城,鹹豐皇帝如坐針氈,他明白再不做出行動的話,北京將會是下一個天津。鹹豐馬上命令大沽的僧格林沁帶隊回防北京,同時在通州一帶建立起防線,防止英法聯軍的北上進攻。這個訊息又神使鬼差地被伊格打探到,伊格再次跑到英法聯軍處出主意,提出了先把通州解決掉,消除清軍聯合佈防的機會。英法聯軍自然相信這個神運算元,馬上照辦,部隊進攻通州。
鹹豐一看自己的計策被識破,馬上做好兩手準備,首先命令僧格林沁繼續做好防禦工作,再派出兩名欽差大臣到通州與英法聯軍召開議和座談會。
座談會上,英法聯軍堅持要進京和鹹豐見面,親自遞交國書,那麼大老遠來中國打了那麼多場勝仗連終極boss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哪成?一定要見皇帝!
而鹹豐給欽差大臣的意思是絕對不想和這幫洋人見面的,雖然英法的槍炮是牛,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