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去世後,他的養子柴榮接班。果然上樑正,下樑就不會歪。
柴榮雖然不是郭威親生,在其養父的教育下也不失為一位明君。他掌權後繼續他老爸未完成的利民改革,從政治、民生、軍事上大動刀斧,使後周的國力迅速提升。
柴榮不但治國有方,目標也很遠大,他知道要真正解決百姓的疾苦,一定要創造一個統一的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他從即位開始就進行統一戰爭,透過一系列對蜀國、南唐、遼國的進攻,使長江以北地區都納入了後周的疆土。
可惜的是柴榮在戰爭中患病掛掉了,要不然他肯定想再活500年,如果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柴榮的名字,必定深深地刻在歷史的豐碑當中。
不過這就也許是命運,幹事創業肯定就有人栽樹,有人乘涼。出力最多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後享受成果的那一個,歷史也是如此。
柴榮打了一輩子的仗,雖然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但他的汗水,為北宋王朝的統一奠定的基礎。而享受最後的成果那位,卻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中央禁軍統領、歸德節度使。他出身在軍官家庭,從小隨家打仗,很早就入伍參軍,是典型的部隊子弟。而且是郭威、柴榮的兩代君王在眾多幹部當中的重點培養物件。
與此同時,趙匡胤是個很會玩手段的人,他仗著兩朝皇帝的寵愛,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手下拉攏了一大片手握重權的大臣,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趙匡胤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他終於等到了。
柴榮死後,他的7歲兒子宗訓即位。現在所有的權力都在趙匡胤手中。羽翼已豐,皇帝年幼,軍權我有,皇城之內再無對手。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公元960年的其中一天,趙匡胤突然跑來小皇帝這裡打報告:
&ldo;陛下,微臣收到潛伏在契丹的中央特工密報,契丹準備聯合北漢那王八蛋來入侵我朝!&rdo;
宗訓驚慌問眾大臣:&ldo;諸位愛卿,你們說如何是好?&rdo;
眾臣:&ldo;臣等認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幹他!&rdo;
宗訓想了想,現在能打仗的只有趙匡胤了,又總覺得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就是想不出個所以然,沒辦法,兵臨城下,只有出兵了。
&ldo;禁軍統領趙匡胤馬上帶兵出征迎敵!&rdo;
&ldo;遵旨!&rdo;趙匡胤抱拳跪下的一刻,嘴角突然一絲不易察覺的詭笑。
出征前,趙匡胤找來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籌劃謀反事宜,細說如此如此如此之後舉兵出征,待大軍到開封東北陳橋路段時,一切已經設計好的劇情如期上演。
趙光義向部隊的將士們發表了激情洋溢演講:
&ldo;各位兄弟請靜一靜,呃,如今天下正在統一的關鍵時期,皇帝年幼無知,未能治國平天下,統一大業也不能交給一個7歲的小孩。當前,我禁軍統領趙匡胤文韜武略,助先帝東徵西戰,打下半壁江山。要經驗有經驗,要功勞有功勞,最主要的是,大家跟著趙統領,有肉吃。
不如我們擁立趙統領為皇上,帶領我們一統江山,齊享天下!&rdo;
一段煽情的演講詞引起將士們的共鳴,大家齊聲高呼:
&ldo;請趙統領為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do;
趙光義一見軍心共鳴,馬上拉扯著大哥出來:
&ldo;大哥,既然你是眾望所歸,就不要磨機了,來當皇帝吧。&rdo;
趙匡胤一臉憤怒(演技真好),破口大罵:&ldo;混帳!先帝託孤與我,要我輔助其一統天下,我怎可奪其天下,你是要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