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胡亥打個呵欠, 道:“項羽不從?”他起身走動,道:“朕如今也沒空理他。叫夏臨淵照老樣子看住那項羽便是。他什麼時候主動要求見朕了, 朕再去看他也不遲。”
蒙鹽猶豫了一下,問道:“若他永遠不從呢?”
胡亥仍是微笑著, 慢悠悠道:“你聽說過熬鷹嗎?熬成了, 就是好鷹;熬不出來, 那就熬死它。”
蒙鹽心中一凜,卻見皇帝正凝視著自己,似有言外之意。
胡亥收了目光,溫和道:“你這幾年勞心實多, 回來了好好歇息一段時日。有空去找李婧尉阿撩他們幾個說說話,雖然在一塊的時候, 李婧整天折騰你。但是真分開了,她也為你懸著心的……”
蒙鹽苦笑, 只能道:“謝陛下恩典。”
與李婧、尉阿撩說說話嗎?
說什麼呢——他做的這些事, 都不堪對人言。
胡亥發旨,將“項羽”以“魯公‘之禮下葬。
這魯公,乃是當初楚懷王分封時,使宋義奪項氏兵權,給項羽的封號。
項羽當時大為不悅, 覺得是對他的蔑視侮辱。
但是現在, 他連不悅的權力都沒有了。
畢竟,“項羽”已死。
說來也怪,項羽已死, 楚地都投降了,可是魯地的百姓反倒堅持不投降。
儒家思想最深入的地方,算是望風而降的諸侯們的最後一層遮羞布了。
待到胡亥派人,持“項羽”頭顱,給魯地老少示眾之後,魯地百姓也都順勢投降,復歸於大秦。
魯地之事才定,忽然臨江王又反。
這臨江王原是項羽所封諸侯之一,都江陵。秦楚漢三方混戰之時,臨江王共敖不聲不響,既不出兵幫項羽,也不發書投降大秦,本來擁兵自重,到最後順理成章投降勝利者,也能保住王位。
然而可惜這共敖年歲大了,一病去了。
共敖的兒子,共尉便繼承了王位。
共尉乃是年輕人,血氣方剛,素來又仰慕項羽為人,聽說霸王烏江自刎,被激起一腔熱血,被周圍青年夥伴一鼓動,說反就反了。
既無謀略,也無規劃,起事之前甚至都沒找幾個諸侯聯合一下。
對於大秦來說,這不是送上門來的點心嗎?
一時間朝中將領都躍躍欲試,這不是送上門來的軍功嗎?
之前功勞不夠封王的,這次趕緊上啊!
到時候打下來,那臨江王的地盤,怎麼都能分一半?
劉邦這種雞賊的人,立馬就上書請求出戰了,極力說自己從前“未有尺寸之功”,將來卻要“腆居國丈尊位”,他感覺這樣不行,這樣不對,請求皇帝給個機會,讓他也為大秦拋頭顱、灑熱血。
胡亥怎麼可能把這功勞放到劉邦手中?
劉邦自己也心知肚明這一點。
但是該做的姿態還是要做的。,
而胡亥盤點朝中將領,這一戰要派出的,便是他準備培養的新主將。
像楚王韓信、蒙鹽等人,功勞已經足夠大,閱歷也足夠多了。
李由、馮劫都是相門後人,允文允武,然而這是要留在中央的人才。
最後,胡亥選擇了秦嘉。
秦嘉,是從南越就跟隨他的,算是比較早的追隨者。
之後,秦嘉按照他的安排,領兵前去支援蒙鹽,並臥底楚軍,最終凱旋歸來。
論帶兵經驗,這秦嘉有;論忠誠度,這秦嘉也不錯。
若是好好打磨一番,這秦嘉也可做個守成將軍。
定了秦嘉,胡亥也要給歸順的諸侯一點甜頭,好給天下起榜樣作用。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