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彌決定留太子下來一塊吃飯,而陳錦鯤和阿瑜作為陪客,也一塊留下來。
拓跋彌的這頓飯吃得很不開心,不明真相的拓跋天佑倒是很歡快,以前還以為自己要死在孔昊的手裡,最好的結局不過是迎娶孔昊那個兇巴巴的女兒當太子妃,一輩子作為傀儡一般的活著,沒想到眨眼間心腹大患已除,又可以回到皇宮生活,以前的婚事取消,不用擔心要娶那個惡婆娘,唯一遺憾的事自己的父皇終究還是離開了自己。
不過,布依國的皇帝一向是久病纏身,過逝只是遲早的事情,值得慶幸的是他死前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痛苦,拓跋天佑謹記父皇的話,要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再加上回到宮裡面有許多事情要辦,所以沒太多的時間給自己傷心。
反倒是拓跋彌,回到皇宮之後朝中所有的大臣大致分為兩大派:一派是擁護小太子為皇帝,維護布依國的正統;另一派則主張讓隱王爺繼位,一是因為太子還年幼,另一方面因為王爺手中握有稱霸世界的武器。
但是,隱王爺雖然功高蓋主,可曾經失蹤多年,他又從來不跟別人提起他失蹤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讓許多人對這個功勳卓著的王爺表示懷疑。老一輩的大臣都知道,當初太上皇是想把皇位傳給隱王爺的,可是後來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太上皇說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心術不正,不適合為皇,這才引起布依國的內亂。後來內亂雖處,但是布依國也死傷無數,所以有人暗地裡說這個隱王爺身上戾氣太重,要是將來真的做了皇帝,未必是布依國的福氣。
於是,現在布依國的朝中大臣分為兩大派,整天在朝廷上爭論不休。原本擁護隱王爺的人居多,可是這拓跋彌太過自作聰明,他回到宮中之後又故技重演,想把宮裡一大堆爛攤子直接丟給太子來處理,原以為他小小年紀,又剛剛失去父親,本應該痛哭流涕,面對一大堆公文抓耳撓腮,等所有的大臣發現這個太子根本不是未來儲君的合適人選,自己再站出來說話,肯定文武百官都贊成自己,自己這個新皇就可以當得名正言順。
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喪父之痛的拓跋天佑並沒有迷失自己,反而繼承父皇的遺志,不但低調處理先皇的葬禮,還在人員的任職和調配上表現出少有的成熟和果斷。
拓跋彌當然不知道,先皇自打兒子會走路說話開始,就傳授他為君之道,有的事情雖然沒有叫他親自處理,也叫他在一旁看著。別的孩子是在玩樂中成長的,拓跋天佑卻是在父皇的御書房中長大的。每天父皇在我御書房裡處理政務,拓跋天佑就在旁邊練字、看書,等父皇忙完了,才給他佈置作業,陪他下棋之類的。
因為已故的布依皇知道自己身體不好,隨時隨地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他不能等兒子慢慢長大,只能加速把他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拓跋彌還以為自己這樣可以難倒太子,沒想到卻提前給太子一個施展的舞臺。起初他還以為是陳錦鯤在旁邊幫忙,小太子才會這樣從容,可是陳錦鯤是大渝國的右相,就算再怎樣能幹,也不可能熟悉布依國的臣子和朝中的運作,可回宮後的太子在人事調任和公務的處理上顯出少有的老練和成熟,真是讓拓跋彌吃驚不小。直到如意把自己多年來的關於太子的訊息告訴隱王爺,拓跋彌這才發現自己被那兩父子算計了。
早知道如此,何必要多此一舉,回宮後自己直接稱帝就好了。可是當初是自己故意要把皇位讓給侄孫的,如今再反悔,有點兒說不過去。
拓跋彌看著其他三個人,思緒萬千。
小太子是自己皇位的競爭者,跟他談判沒用;阿瑜跟自己來自於同一個世界,本來可以幫助自己稱霸這個世界,可是她明確說明要站在自己的對立面,跟這個女人也談不到一塊;唯一還有希望的就是陳錦鯤,他是阿瑜的相公,又是大渝國的大臣,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