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你裙子上哪來的泥濘子?”陳瑤婷眼尖,阿瑜進來沒多久,就發現她的裙子有些髒。
阿瑜這才低下頭一看,果然,自己新換上的紫紅色羅裙下襬上濺了好幾點泥濘子。
“恐怕是剛才被門口那胖胖的小孩給弄上去的。”阿瑜輕聲說,她用一塊棉布沾上一些水,想把那泥濘子擦掉,卻怎麼也擦不掉。
“你說的怕是隔壁錢叔的兒子,錢叔是開醫藥館的,他的店鋪也在我們那條街。錢叔沒有媳婦,每天做生意,兒子也沒人管,那小子平常淘氣又不聽話,很是討人嫌。”糖叔聽完插嘴說。
糖姑娘走過來看一眼阿瑜的裙角,跟阿瑜建議說:“這種泥濘用清水擦不乾淨,要用皂角,或是菜油滴上幾滴,再和上水用力擦,才能洗乾淨。阿瑜姐姐若是不方便,就交給我來幫你洗吧。”
阿瑜忙應道:“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就行。”
她看見這位糖姑娘長得面板白皙,五官清秀,說起來話來細細柔柔,很有幾分小家碧玉的味道。
“你家閨女還挺會做家務事。”李氏隨口誇讚道。
糖嬸笑著說:“這丫頭除了女紅做得好,啥也不會,我們還為他找婆家發愁呢。”
“像糖丫頭這麼好的閨女,怎麼還會愁婆家?再等個三五年,只怕到你們家提親的人,都要排到大街上。可惜我家只有一個兒子,若是還有一個,一定讓糖丫頭做我家兒媳。”李氏和和氣氣的誇讚幾句。
卻讓阿瑜心裡莫名有些不愉快。
跟糖叔一家寒暄幾句,也讓阿瑜瞭解這條街上的更多事情。
原來阿瑜買下店鋪的那條街,原本叫做“叫花街”。傳說開國初年,有許多乞丐湧進縣城,都喜歡聚在那條街取暖,因而被人叫成“叫花街”。
後來,百姓生活變好,縣城裡的乞丐也越來越少,但是老百姓們還是喜歡在那條街上做生意,每到初一、十五都會在那裡開集市。
而原先的那條街也被人拿來做生意,才有了後來的店面。一晃過去上百年,店面的主人換了好幾拔,可“叫花街”卻還一直流傳下來。
或許是叫壞了這個名字,在“叫花街”這裡做生意的都是小本經營,而且都發不了大財。
除了那個小胖子親爹開的藥材店,其他店的生意都不景氣。開了這麼多年,也只是勉強維持而已。
送走了糖叔,李氏開始為兒子收拾進書院的衣裳。
陳貴聽完糖叔的話,對自家縣城茶鋪的生意很不樂觀。但是,他們來這縣城居住,多半是因為陳錦鯤。只要陳錦鯤能夠把書念好,他們再辛苦再操勞,也覺得物有所值。
花了一天的時間收拾好屋子,李氏準備好陳錦鯤的行裝,對他說:“明天就要上縣城書院唸書,你可要多用點心。”
“曉得了。娘,明天去書院,我想讓阿瑜送我。”陳錦鯤向母親李氏撒嬌道。
李氏白了兒子一眼,“小沒良心的,媳婦還沒娶過門呢,就連娘都忘記了。”
陳錦鯤笑著說:“娘,我怎麼會連您都忘記了?您永遠是我的娘,娘是要放在心裡面疼的。阿瑜認得路,對書院也熟,她去送我更好,怎麼捨得要娘陪我去呢?”
李氏嗔怪道:“算你嘴甜。”
第二天,阿瑜和陳錦鯤一起走到縣城書院。
因為離家也不算太遠,陳錦鯤只帶了幾件衣裳便出門。
“阿鯤,身上的銀子還夠不夠?要不要再拿些給你?”阿瑜關心的問。
陳錦鯤擺擺手,“不用了,昨天娘給我十兩銀子,在書院半個來月的開銷都夠了。”
雖然兩人有婚約,但在阿瑜眼裡,把陳錦鯤當弟弟更多一點,想起陳錦鯤以後要天天在縣城書院裡上學,從此聚少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