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瓊家中那兩個沒有名份的女人很快就搬走了,令方瓊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女人搬走之後很快就作為幸福小鎮的居民給分到了一間房,房間雖然不大,但是足夠她們兩人住了。
煙花女做了繡娘,聽說繡活做得不錯,做出來的花式很討鎮上人的歡心,繡莊的老闆娘甚至打算拿到鎮子外面去試賣,一個月給她開出了二兩銀子當作工錢。
而瘸腿姑娘住進了賣酥油餅和臭豆腐的阿婆家,阿婆四五十歲了,只有一個快三十歲的兒子,兒子在鎮上當石匠,阿婆則在家裡靠賣小吃營生,聽說有姑娘願意上門做幫工,樂得合不攏嘴。
打從第一眼見到姑娘起,就問長問短,眼裡心裡面都透露著“喜歡”二字,雖聽到她曾是土匪頭子身邊的女人臉色微微有些異樣,但那也只是一陣子的,連縣令大人都能把土匪招攬到身邊當護衛,又何必在乎人家的一點過去呢?
況且兒子一見到那姑娘就兩眼放光,絲毫也不在乎她的一條腿不靈便,阿婆對兒子的心事一看便知,明裡暗裡尋思著怎麼讓這姑娘成為自己的兒媳婦,名正言順的住進家中。
聽說阿婆還特意找過阿瑜,想讓縣令夫人幫忙做這個大媒呢。這件事情阿瑜沒有答應,凡事講究個緣分,自己前腳把人家姑娘勸出方瓊家門,這邊又極力慫恿她嫁到阿婆家,這種事情阿瑜做不來,無論如何得看人家姑娘樂不樂意,如果兩個人真的培養出感情,婚事也是水到渠成。如果真的能看到他們兩個開花結果,阿瑜倒是樂見其成。
兩個女人都有了各自的出路,阿瑜也覺得開心,只是聽說這兩位姑娘對方瓊就不那麼待見了,甚至大媳婦也開始埋怨他。原本家裡面有三個女人,做什麼事情都方便一些,如今少了兩個,媳婦又要帶孩子又要做飯,忙個不停。
方瓊倒覺得沒有什麼,只是以後見到曾經在一個屋簷下的兩位姑娘時,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溫柔甜蜜,甚至見到方瓊冷鼻子冷臉的哼哼一聲就走了,轉眼變路人。
不過也算他活該,好好的兩位姑娘心甘情願的跟著他,甚至連做小都樂意,他卻不領情,還讓縣令夫人出面,硬生生的讓人家搬出門去,這換成誰也受不了,而且還是兩位小肚雞腸的姑娘。
哎,路人就路人吧,反正現在家裡面清靜好多,更讓他覺得驚喜的是,原先依賴自己的兩個女人陡然就在小鎮上有了像樣的工作,變化之快,適應之強,讓他這個曾經做土匪的人都有些驚歎。
他當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阿瑜的功勞,自她們離開方家起,阿瑜就時不時的關注著她們,工作是阿瑜幫她們聯絡的,住的地方也是阿瑜幫她們找的,住過去之後阿瑜還會詢問她們的近況,住得習不習慣,新工作適不適應,手藝學得怎麼樣……連阿瑜自己都覺得變得有些像婦聯主任。
她們都很感激阿瑜所作的,沒有阿瑜,她們怕是還要一輩子依賴方瓊而生活下去,現在離開了那個男人,沒想到也能夠靠自己在鎮上定居下來,雖然日子過得清苦,可她們總算是依靠自己獲得了小鎮居民的身份,以後可以自己掙錢吃飯,不用再看其他人的臉色。
這或許擱在現代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在那個時代那個世界,只有少數的一部分女人可以做到,而阿瑜讓這種少數變成了大多數,甚至在小鎮裡面變成了普遍存在的事情。
小鎮的頭一批居民大約四百來人,以後還會再來更多人,在這四百多人裡面,有十分之一是女人,男人白天在地裡幹活,努力建房子,女人能夠幹什麼?難道只能呆在家裡替人做飯嗎?當然不是。
這十分之一的女人之中,有不少是阿瑜從京都裡面帶來的下人,她們都藉著阿瑜的銀子在小鎮裡面做起了生意,家裡的人也在小鎮周圍開墾起荒地,皇帝鼓勵在這裡開荒,弄出來的良田還可以免稅,這樣不